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因同一项目,当年被授移民工作“先进个人”,如今被开巨额罚单

一起法庭现场举报的民告官案背后

本报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6日   08 版)

    站在“兴业佳苑”楼下,唐维宏激动地声称自己只是鹏业公司任命的项目负责人。本报记者 田文生摄

    “兴业佳苑”已基本住满,9月,记者到访时,一家的窗外还悬挂着刚办完喜事的大红绸布。本报记者 田文生摄

    一个移民建设项目,让45岁的唐维宏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同时,也让重庆市开县工商局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4年前,因为“在三峡库区开县库区四期移民工作中,成绩显著”,唐维宏被开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4年后,他却收到开县工商局的巨额罚单,被认为没有房产开发资质,被没收和罚款总额超过700万元。

    在他看来,自己是冤枉的,“按政府文件操作,何错之有?政府为何出尔反尔,绞杀因政策吸引入局的投资者?”

    他对开县工商局的处罚不服,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院。10月14日,本案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开县工商局未派员出庭应诉。

    因为类似情形比较普遍,该起因行政处罚引发的官司受到了坊间关注。

    “在法庭上,向被告举报无效”

    庭审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细节是,在法庭辩论阶段,原告方举示了20多份证据,声称这20多个项目与自己受罚的项目的操作模式完全一致,如果按照开县工商局的处罚逻辑和标准,也应该受到处罚。

    “这些项目中,包括了开县政法委、开县经委、开县房管处等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他们和其他企业或自然人实施联合迁建,同样涉嫌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而开发房地产。我们当庭举报,请求工商部门依法查处,依法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给我们回复。”唐维宏的辩护律师当庭表示,“开县工商二所购买的办公用房,以和我们同样的方式运作,工商行政部门对此完全知情,可是,不但不予处罚,反而购买了一层楼,在此办公。”

    对此,被告开县工商局的辩护律师表示:“在法庭上,向被告举报无效。”

    此前的质证阶段,双方曾就此问题展开交锋,原告方认为自己受罚项目的运作模式在三峡库区“占了至少80%以上”、是一种因为政策许可而广泛采用的现象,被告方回应说“这与本案无关”。

    此前,有媒体记者采访开县工商局长李晓云时,表示开县工商二所购置的办公地和唐维宏的受罚项目操作手法一致,媒体也接到了很多举报。

    对此,李晓云解释说,这个项目修建的是市场。

    在唐维宏看来,这就是自己最难以接受的地方,“政府是选择性地乱执法。”

    文件许可联建房屋依法进入市场

    本起诉讼为何会引来当庭举报?为何会在三峡库区引发广泛的不安?根源在于,引爆本起事件的项目是“引资联合迁建”(以下按照库区的习惯表述简称为“联建”)的产物。

    在三峡移民之际,联建曾风行一时,有人理解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事特办。

    当时,因为三峡工程论证而较长时间“不上(马)不下”,库区存在行政区划的变数而“不三(峡)不四(川)”,为避免浪费,库区的建设几近停滞,很多单位因为缺乏资金,搬迁存在困难,同时,搬迁后的县城的规模需要适度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开出了“联建”的药方。

    实践证明,该办法较为有效。开县因水位相对较高,是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启动相对较晚的区县,也学习借鉴了其他地方的联建模式。

    2004年7月,开县县委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布文件,专门对这个操作模式出具体监督管理意见。文件将联建定义为移民迁建单位以迁建用地作为入股方式,与投资者进行股份制合作建设房产安置本单位职工,搬迁安置销号后的土地、房屋依法进入市场的行为。

    针对联建的用地问题,2005年11月,开县政府办公室发文规定:企业自主迁建的,规划部门要给予单独规划,移民部门可根据企业原规模迁建的实际情况给予1∶1以内的超规模用地指标,价格按25万元/亩有偿使用。

    更早的2003年4月,开县政府出台文件,明确了县城迁建管理的理念和举措,允许“抓好市场动作,筹集建设资金。”同时规定“县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放活土地二级市场和房产市场。”

    一系列文件对外部资金可否进入移民建设项目、建房所需土地可否有偿获得、销号后剩余房屋可否进入市场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该举措被视为破解移民瓶颈、提升新城规模的治本之策。

    有了包括联建在内的众多制度创新,开县创造了三峡移民以来投资强度最大、拆房建房最快、搬迁人口最多的“开县速度”。将新县城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规模的蓝图已经逐步实现。而今,开县新县城入选“巴渝新十二景”,被公认为三峡库区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

    如果没有这些创新,以“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方式复制移民新城,开县包括征地安置在内的所有预算资金仅5.88亿元,开县新县城将是一个面积3平方公里、道路最宽不能超过20米的小城。

    移民迁建工作取得了成功,这是开县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但在联建模式推出之初,外界的认识并不统一:有人认为联建房一旦一哄而上,可能卖不掉,投资风险大;有人则认为这是一个多赢方案:城市能拓展规模,移民迁建工作能快速推进,联建的双方都有利可图,政府也对超规模用地收取了征地成本费、基础设施费和土地出让金。

    两公司按联建模式推出项目

    唐维宏是开县兴达副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公司”)的老板,他认定联建虽有潜在的风险,但仍是发展的机会。

    位于开县的重庆市鹏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鹏业公司”)处于淹没区内,该公司于2002年进行企业改革,资金严重短缺,连办公室都没有,搬迁任务重,压力极大,急需引入外部资金。同时,该公司有65户无房户,为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公司决定申请超规模用地,找单位联建。

    2007年11月30日,两家签订了《职工住房迁建投资合同》。

    合同约定,鹏业公司的4亩超规模土地指标由兴达公司出资。相应报批文件和手续证件均以鹏业公司自主搬迁的名义办理,并享受改制集体企业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项目由兴达公司全面经营管理。鹏业公司不参与利益分配计算,不管兴达公司盈亏,兴达公司只付鹏业公司20万元利润,此款作为鹏业公司返购本项目中的房屋定金。

    唐维宏解释称,鹏业公司需要办公室,将参与本项目的集资,此20万元系集资建造办公室的定金,按约支付余款后,鹏业公司可获得办公室。

    合同还明确:鹏业公司的职工住房安置按市场集资,然后再进行返补的办法,并约定了缴款时限和返补数额,“到期后,乙方视为甲方不再要房,也不要返补。”

    本合同的核心,是通过联建方式,兴达公司获得了参与建设并谋利的可能性,而处于困境中的鹏业公司能旱涝保收地获得20万元,公司职工拥有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集资修房、获得房屋的权利。

    法院判决联建合同合法有效

    签订合同后,2007年12月1日,鹏业公司印发文件,聘请唐维宏为项目部经理,主持该项目部全面工作,“为该项目的法律、法规及经济责任人”。

    项目被命名为兴业佳苑,一度很顺利地推进,办理了土地、规划、建设等各方面的手续,2010年,该项目基本完工,建成112套住房、8个门市和18个车位。而今,绝大多数住户已经入住,但并未办结产权手续。

    开始移民后,开县县城人气兴旺,房屋销售向好。唐维宏成为移民工作的“先进个人”,站上了领奖台。

    但是,和谐很快被打破。纷争首先由鹏业公司及其职工“没有享受到集资建房”引爆。

    鹏业公司曾发文通知职工,“因公司无资金垫支,决定和兴达公司联合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所取得利润实行谁投资、谁受益,我方利润净值按集资房屋面积计算……自愿集资的职工预交购房定金……本次未参加集资的职工,不享受建设中的利润分配。”

    109人(或其授权人)在文件所附的花名册上签字画押,“自愿申请不要土地要廉租房”。这意味着他们将放弃集资。

    最终,鹏业公司及职工并未按照与兴达公司的约定,在截止时限之前缴纳集资费用。按合同约定,这些人将不再有集资购房的资格。

    2009年,有人阻止施工,断电线、打烂配电房及设备,此后,还多次闹事并上访,提出享受4亩超规模移民搬迁用地等4项诉求。鹏业公司否认这些人与公司有关。

    开县有关部门多次书面回复确认:企业移民搬迁用地采取引资联建,符合县上移民搬迁政策规定;对上访者要求变更公司法人等诉求也未予支持。

    上访者并未放弃。唐维宏说,这时,开县经委(鹏业公司的原主管机构)一名科级干部提出,拿100万元搁平此事。但对方并未明示该款项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只说“你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总要去安抚”。

    “到底惹什么乱子了?闹事者根本不属于鹏业公司的安置对象,和兴达公司更是完全不相关,为什么要安抚他们?”唐维宏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他表示拒绝后,事态开始向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鹏业公司和兴达公司之间也开始出现裂缝。

    2011年5月,鹏业公司将兴达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双方签订的《职工住房迁建投资合同》无效,后来又在庭审过程中改变诉求,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但判令该合同的部分条款无效,由兴达公司保障65户住厂房职工的集资。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确认,该合同合法有效。鹏业公司及职工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向兴达公司缴纳集资款,视为对其权利的处分,丧失集资房的优惠条件,并非兴达公司的原因。判决驳回了鹏业公司的诉讼请求。

    联席会议后开出罚单

    记者获悉,主管经信委等部门的开县副县长陈德胜曾就该项目的问题,召集县府办、经委、公安、国土、法制办等多个部门开会。

    今年1月,开县工商局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开县工商局《立案审批表》上,有“2012年4月9日,开县人民政府向本局反映,称兴达公司和鹏业公司涉嫌非法开发房地产……”字样。

    唐维宏质疑说:“县政府向县工商局‘反映情况’是怎么回事?上级向下级恐怕不是‘反映情况’而是‘交代任务’吧?”

    开县工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有“2012年4月9日,开县人民政府向本局交办,反映鹏业公司和兴达公司涉嫌违法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内容。

    这个让人略感难解的行政处罚,在坊间引发了密切的关注,被很多人理解为一旦铺开,将影响库区很多人的命运,甚至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前往开县采访,有关人士要求先与宣传部接洽。随后,宣传部人士转告说,经信委的主要领导正在出差,无法采访。

    记者表示希望采访陈德胜副县长,宣传部同样回复说,陈也在外出差,无法采访。记者与其秘书联系,对方重复了该说法,并以“电话采访说不清楚”为由,拒绝了电话采访的要求。

    此前,记者向开县宣传部提出采访开县工商局局长李晓云,李反馈说,该起事件已进入司法诉讼程序,因此不接受采访。

    昨天的庭审显示,此案确实是“政府交办”,原被告双方还就4月9日交办,4月22日立案是否超出立案时限展开辩论。

    开县工商局的代理人表示,“交办”就是因为原告方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和性质。

    开县官网信息显示,陈德胜并不分管建设、移民、工商或维稳工作。

    开县工商局的处罚决定是,责令唐维宏停止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692万余元,罚款10万元。在唐维宏看来,这张巨额罚单是选择性执法。

    “类似情况多如牛毛,为什么受伤的只有我?”唐维宏提交的20多份证据中,均系“联建”,他声称,这些项目同样没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建成后同样进入市场。

    唐维宏认为,“开县用政府文件把我的公司引入陷阱、随后撇开当年的政策进行处罚,整个就是典型的‘引资JQK’套路:‘J’就是用文件认可的谋利空间,把资本引诱入局;‘Q’就是把政策许可的项目视为‘唐僧肉’予以围剿;罚款则完成‘K’的步骤。”

    联建模式很常见,究竟如何定性?被告方的代理律师在法庭辩论时表示,三峡移民是大工程,可以有一些新做法、新举措,但是,不管怎么新,也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下。不是错的人多了,就可以不接受法律的约束。

    针对原告方表示此案如果认定唐维宏违法,可能涉及面广,存有严重的社会安定隐患的问题,他表示,“不依法办事才是最严重的后果。”

    本报重庆10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6日 08 版

一起法庭现场举报的民告官案背后
到底是移民项目还是商业开发
被官员性侵的4岁幼女找谁要“精神损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