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青年文明号集体申报的季节, 浙江宁波经验丰富的“老号长”谢孛开始整理资料,提炼“品牌”。根据他的经验,材料写得是否“出挑”,将直接决定申报成功与否。
然而这一次,他的经验出了些偏差。递交材料后第二天,他接到团宁波市委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两天后,让我去现场答辩。”参与创建青年文明号集体多年来,谢孛是头一回听说“答辩”二字,“感觉好严格的,还要现场回答十几个评委的提问。”
这次“答辩”,谢孛从宁波8名号长中“杀出重围”,他所在的宁波市鄞州区企业百事灵政策咨询中心青年文明号集体成为宁波推荐的唯一一个参评全国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
一周后,他又辗转抵达省会杭州,参加了第二场答辩。这场答辩有390个新申报的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观摩,7名主评委,另有现场随机选取的10名观众评委,现场打分并公布成绩。答辩成绩占评比总分的50%,另一半成绩由现场考核、调查暗访成绩组成。
像浙江这样,全国各地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中,一场变革正自上而下地进行着,原本仅凭申报资料、现场考察即由上级团组织确定青年文明号集体名单的做法正在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严格的、颇具竞争性的评审机制,内含答辩、暗访等具有竞标色彩的考评办法。这一机制的出现,正“倒逼”众多老牌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创新上下功夫——不创新,无丰碑。
“麻辣点评”促行业树形象
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方蕾应团上海市委的邀请,担纲物业管理行业青年文明号评审一职。在上海,青年文明号评审除了团委机关干部外,还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业评审。
针对各个参评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物业管理公司代表,方蕾的提问较团上海市委机关干部的提问明显更细、更“刁钻”,一开口就切中“公房物业”的工作要害,“很多公房的老百姓不按时交租,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十几年,你们这个集体有什么跟别家不一样的方法吗?”在与一家应急处突物业管理公司交流时,方蕾又一次毫不客气地提问道:“突发事件发生后,你们能否在两三个小时内及时反应并处理?上门服务有没有统一的规范用语和程序?”
不过,方蕾告诉记者,自己的发问还不算最刁钻的,“我们系统内自评时,每次都有房管局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相关业务负责人来点评,他们更‘麻辣’。”
对于行业评审的出现,国家电网陕西分公司团委书记王高红也颇有感触,“每次到一线调研,都请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兄弟单位一线班组负责人一起去,他们能从管理创新、班组活力、人才素质、业绩提升上着眼点评,都很到位。”
王高红告诉记者,根据公司最新制定的青年文明号评比创建办法,今后,即使团委书记易人,考评小组的组成、考评办法也不会改变,“这种多头点评的格局不会改变,将成为长效机制。”
这种把“团评”与“行业评”捆绑起来的评价方式,既看青年工作的水平,又看专业工作能力,多方面督促创建工作,增强了青年文明号评选的权威性。
变定期“明察”为不定时“暗访”
除了在推报评选环节引入行业评审外,为了让青年文明号的评审更体现集体的“日常表现”,改变某些集体“临时抓、抓一时”的做法,一些地区和企业团组织在评审过程中,还引入了“暗访”、“互访”的机制。
中石化浙江分公司团委书记赵科不定期地会带着一个由下级公司团干部、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等4人组成的调查小组,到公司下辖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中走访。走访形式从过去的提前通知式的“明察”,变为现在体验服务式的“暗访”。
前不久,他们刚从一个省级青年文明号加油站“暗访”回来。“一行4人,开两辆车去加油。”赵科给调查小组的每名成员都准备了一份该加油站创建青年文明号时的申报材料,比对材料中提及的每一项优质服务承诺,4人开始体验。
赵科告诉记者,浙江分公司系统内对青年文明号评审有一套完整的竞标、答辩、实地考评程序,其中实地考评包括现场考察和暗访两种形式,“没有暗访不行,如果每次都是通知对方后再去,那就失去了考评的意义了,跟做秀一样。”
同样在中国移动,一种新型的考评模式近来被系统内各分公司广泛采纳。每一个申报青年文明号的集体,都要接受省外3家以上公司的“现场互评”。“一来是为了体现公平,二来也让兄弟公司之间能互相学习。”中国移动公司的团委书记李鹏说。
最近一次互评,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团委书记于宏博和四川分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移动设计院3家单位一起,到西藏日喀则移动分公司中心营业厅考察。“总公司给每人发了一张考评表,所有创建标准都在里头,一项一项测试。”于宏博对日喀则营业厅青年人才的培养方式印象深刻,“那里人才紧缺,这个青年文明号集体有一个青年员工‘再教育’工程,帮助员工进修大专、大本、研究生学历。”在青年员工的培养上,于宏博给了日喀则营业厅高分。
青年文明号向纵深发展,就不能光看“怎么说”,关键要看“怎么做”。只有真正扎根本职,把创建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延伸到青年职工的职业行为里,才能让青年文明号发挥“促管理、育人才”的功能,也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服气。
打破终身制 有“进”有“退”
在上海,针对个别青年文明号集体得到荣誉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现象,团上海市委出台了“届期制度”,对青年文明号实行两年一届制度,荣誉仅在届期内有效。
这一制度,被称之为激发青年文明号持续创建热情的“铁腕”手段。过去“一次命名、终身有效”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制度,如今正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方向转变。
团上海市委每两年都会按照一定比例对青年文明号荣誉获得集体进行调整,有“进”有“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青年文明号退出机制不畅带来的问题。
此外,过去一直由团市委分配固定名额给各市属单位团组织的“惯例性”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团上海市委将“名额分配”的权力下放给了下辖各个行业、系统、区域的创评组,通过创评组根据创建业绩互访互评的方式,按创建实绩调整名额。解决了“退出机制”和“名额分配”两个老问题后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显示出了超出以往的活力。
评选不搞终身制,是青年文明号不老的“秘方”。只有加快自身“新陈代谢”,才能成长得更快更强;只有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让肌体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正如一位号长所言,“我们把每次的‘迎考’,当作对自己的一种检验,也当作学习平台。”关键是要跟上时代步伐,马达不停,热情不减,让创先争优成为青年文明号的青春保鲜剂。
本报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