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为缓解“失独”之痛建言献策

挑战杯让安大学子深度体验社会

本报记者 刘丽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5日   08 版)

    一个亲戚的家庭变故,让身为独生子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余涛开始关注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二十岁出头的哥哥意外离世,老两口伤痛之余,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指责和争吵之中,很快离了婚,一个好好的家就散了。一年时间,哥哥的爸爸头发就白了。”

    余涛和他的同学历时一年半,对合肥、安庆、蚌埠、亳州4地失独家庭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样本涉及457户669人,形成了《关于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再适应问题的调查——基于安徽省四地的实证研究》。作品继获得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后,又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学术界对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关注与日俱增,但对于独生子女死亡这一分支的研究几乎没有。失独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更是没得到充分认识和解决。”余涛说,项目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了“4+1”帮扶模式,即专业社会工作者以资源连结者和传输者的身份,将政府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资源整合起来,给予失独家庭更多的精神关怀与物质支持,以规避社会风险给其带来的困境,使失独家庭和谐、健康地发展。

    “截至目前,关于失独家庭对策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项目指导教师徐华说,“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对策主要集中在经济补助,很少提及有效的精神慰藉;第二,实施服务对策的主体太过单一且主要是政府行为。关爱失独家庭是全社会的一项事业,它不仅需要政府的财政补助、优惠政策和服务机制,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尤其需要大量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和社会企业及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实施人性化的服务行动;第三,对策多是短期行为,缺乏长期行动准备和后期的评估、反馈与跟进。提高生活补助、建立专项基金、发动社会募捐等措施都属于‘短、平、快’行为,短期内效果显著,但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不是发放一次补助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持久的互动,需要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及社会工作者的长期坚持,并及时给予服务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以安徽省为例,目前约有失独家庭1.7万户,合肥、安庆、蚌埠、亳州4个城市失独家庭到目前为止没有官方统计资料,据这4个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完全统计,约有1700户。

    项目指导教师吴宗友介绍,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是指夫妻双方都在40周岁以上,且大多由于年龄或其它原因不能或不愿意生育,面临的再适应问题更为突出。其中,再适应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是指在家庭当中,夫妻两人如何面对子女死亡对自身的心灵创伤、夫妻关系的破裂以及无人养老的局面。对外是指失独家庭社会功能的弱化,包括获取经济资源能力的降低以及重新建构社会关系能力的不足。

    “老人白天拉着窗帘,不开灯。听社区的干部说,自孩子、妻子先后离世,老人整天不下楼,情绪低落、封闭,少有的出门是坐着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圈又一圈。”项目团队成员南菁在见到一位失独老人之前,曾设想过老人的种种不幸,然而推开老人的家门,扑面而来的哀伤、孤独和无助,还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给我满满的爱,我能体会老人心里的痛。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我有责任去关心和帮助他”。

    项目小组对22户失独家庭定期探访,并与其中70%的家庭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关系,对部分家庭开展系统专业的社工服务。从2012年5月至今,项目小组已经开展了针对6户失独家庭的个案工作和3个系列的小组工作(包括抗逆力、理性情绪和社会关系3个主题的小组),探索对失独家庭有效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项目小组提出“4+1”帮扶模式,即通过政府、社区、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四大主体的财力、物力支持,加上社会工作机构中专业社会工作者面对面的介入,帮助中高年龄段失独家庭走出困境。

    “好多失独父母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真像我的女儿’、‘你真像我的儿子’。”余涛说,以大学生视角介入是一个创新点,“我们以志愿者与社工双重身份接触失独父母,更容易被接纳。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助人自助,强调人有能力改变自身的行为。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引导,帮助失独家庭构建起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解决其精神慰藉问题,是本课题的根本理念所在。”

    项目小组注意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独现象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包括提高失独家庭的扶助金标准在内的相关补助措施。

    “失独老人不是今天才有,将来可能还会有,长期照顾保险应该加快进程。”项目小组认为,就长期而言,对失独家庭的服务可以适当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其中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

    项目小组同时认为,失独家庭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凝聚成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政府主导建立服务体系的同时,一些非营利组织扮演承接者的角色,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社会工作机构等相关社会组织通过公开竞标,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安抚,确确实实地提供服务。

    项目小组建议,政府应统筹自身资源,形成对失独家庭群体固定的服务模式,经济方面可以由政府出资帮扶或联合社会组织进行帮扶、发行福利彩票进行募捐等,精神方面可以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由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的精神帮扶,两者受益。同时,还应简化和优化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程序。例如,失独家庭老人在生病时,政府或有关组织应提供帮助,并允许他们无看护人时就医;这些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后应优先进入养老院,政府或有关组织在能力范围内为失独者群体建立单独养老院等。

    “后来,每次听说我们来,老人都提前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腿脚不方便,又住在6楼,就每次都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余涛和他的伙伴的到来,温暖了失独老人的心,老人现在经常下楼了,还每周去老人活动中心散心,说话多了,爱笑了……老人的点滴变化让余涛和他的伙伴们收获成就感,也收获成长,“走近失独老人,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家庭责任,珍惜生命。”

    “以前妈妈过生日,我打个电话就完了。”南菁一向认为自己是男子汉,“爱要埋在心里,不用表达。”今年妈妈过生日,南菁送给妈妈一条丝巾作生日礼物,“我要用行动告诉妈妈‘我爱你’”。

挑战杯让安大学子深度体验社会
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推进创建青年文明号
山东寿光启动全市团干部培训
“高飞远翔”助学生了解粤港两地
大型纪录电影
《中国星空》新闻发布会召开
团情微讯
图片新闻
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