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一名学生有关“宿舍不熄灯”为主题的海报引发了网友对于“大学熄灯制度”存废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大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强制熄灯不人性化。也有人认为熄灯有助于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否则会让“夜猫子”通宵达旦。
新浪网友“薛智之0616”认为,大学熄灯制度作为学校的一种管理方式,能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很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如果就此取消规定,他们可能借此“放羊”,浪费大好时光,后悔晚矣。
宁波晚报网网友“之歌让叶”也支持熄灯制度:“这无形中可以挽救多少沉迷于网络,通宵聊天打游戏的同学啊!”他回想大学时,大部分同学晚上“刻苦”都不是为了看书学习,而是聚在一起打牌或者上网闲逛。长此以往会造成两个恶果:一是越到晚上越精神,作息时间颠倒,身体素质下滑;二是白天没精神上课,有的甚至直接翘课窝在宿舍里睡觉。
网易网友“吕凯子路”认为取消熄灯会影响别人休息,使室友关系更紧张。他的理由是,宿舍里每个人的习惯各不相同,无论是娱乐目的,还是挑灯夜战读书,有光和声音,肯定会影响别人的睡眠,甚至会造成神经衰弱。
腾讯网友“weitianshi”却觉得大学生已经有自理能力了,不应该在熄灯上强调 “步调一致”。现在每个专业的要求不一样,在作业和阅读量很大的情况下,熬夜看书很正常。如果集体断电,真正有需要的同学就只能干瞪眼,“我们都是大人了,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新华网网友“姐姐奶糖”就有因为熄灯而不得不在走廊或者用小书灯复习考试的经历,“那时我正复习考研,熄灯对我的影响挺大。冬天天气冷不说,小书灯光线弱,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小。”
大江网网友“虫小泽”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好习惯一定是越早养成越好。因此,尽量在大学里给学生多一些自主权,有助于他们认识问题的利害,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对于习惯熬夜玩闹的同学,学校应该以沟通、甚至惩罚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劝服,光靠断电封堵肯定不能治本。”
在微博网友“方略大笨钟”看来,个人作息和室友关系这两点和熄灯与否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宿舍是几个人的公共空间,怕互相打扰,就应该加强沟通,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制定口头协议来约束彼此的行为。”这位网友的室友在大学时就约定,晚上11点半以后,不休息的人只能开台灯、戴耳机,4年下来,室友间从未因作息而红过脸。
知乎网友吴宪评论说,熄灯与否考验的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应该从实际出发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首先,应该尽量把24小时用电的区域或者设备,如空调、洗澡间等的电路和宿舍分开;其次,学校应该在宿舍楼的公共区域设置通宵自习室、阅览室等场所。“这样宿舍的休息功能被重点突出了,定点熄灯后,想学习的也有去处,想休息的也不会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