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哭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平时少言寡语、在南通中远船务公司外包施工队里小有名气的施工队长,竟为一次官方组织的集体旅游激动得流泪。
“这是我打工十多年来感到最幸福的3天。”中秋节假期,徐建华在公司团委的组织下,带着妻女一起去青岛旅游,这成为十多年来父女相处时间最长、最快乐的3天,“能不能多搞些亲子活动,把我们的子女都组织起来,教他们些海工知识,让孩子知道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徐建华说。
这天,公司团委照例在涂装预处理车间就地开起了“听建议大会”。徐建华的建议得到了在场所有外来工的响应,团委书记李朝东当场与一起参会的新进大学生代表商量决定,“国庆假期过后,就安排大学生给孩子‘上课’”。
近来,江苏各级团组织在团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走基层,听建议,转作风,办实事”行动,在商场、工地、小吃店、咖啡馆举办的“听建议大会”成为江苏团干部近来参加频率最高的“会议”。
团省委对这一行动寄予厚望。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期待通过长期开展这一行动,从根本上矫正江苏各级团干部作风,“脱离青年、流于形式、能力不足、职能弱化,要缓解这些‘险情’,必须先从作风转变开始。”
没人愿接的“烫手山芋”,团干部来接
在“走听转办”行动中,南京铁心桥街道团委书记范天赋把重点放在了即将陷入“失管”窘境的服刑在教人员子女、有吸毒史人员子女身上。
5岁幼童江江(化名),父亲坐牢,母亲无业长期不归。“江江的愿望不容易实现,他想找一个能被叫作‘妈妈’的人。”听到江江的心愿,范天赋心里犯起了嘀咕,“想要个东西容易办,想要个妈妈怎么弄?”
根据“走听转办”行动的要求,基层团干部要为被走访的青少年“实现心愿”,实现不了的要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解释”。
为了给江江“圆梦”,刚工作不久、没啥人脉资源的范天赋尝试在网上联系了一个志愿者组织,一名与江江住在同一小区的女志愿者接下了这单活儿,“8月第一次碰头先给孩子量尺寸织件毛衣,以后至少半个月碰一次头。”
再早一些时候,在苏州,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在苏就读子女把写满自己心愿的“心愿卡”贴到了相门城墙上。不到一小时,所有心愿就被路过城墙的人认领完了。
“我们本来都以为没戏了,没想到就在放暑假前的一两个小时,一卡车的礼品开进了我们学校。”说起当天的情形,初中生严桂芸掩饰不住激动之情,“有个小朋友要了一套柯南的漫画,收到了几十本都不止,把他给高兴坏了。”
在“走听转办”行动中,受益的远不止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和农民工子女这两类特殊群体,仅记者所见,就有社区困难家庭、企业白领、餐馆服务员、文艺工作者、小区保安、海归青年、返乡青年、小商铺店主等。
盐城大丰县已经多少年没有像今年这样热闹过了。一个小小的县城,最近一年搞了10余场相亲交友活动,场均参与两三百人。
“相亲活动费钱、费事,但青年有需要,我们就坚持做。”团大丰县委书记王婷婷说,此前团县委收集1000名青年的心愿,其中约30%渴望交友平台,“最厉害的一次,38摄氏度的高温天,原本300人网上报名,来了1000人,还有人看到现场直播,半路杀过来,挤爆了。”
“升级版”的团干部更受欢迎
“走听转办”行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升级版”的团干部。与传统团干部相比,他们更热衷于做些“小事”,更多使用青年听得懂的“热词”,更喜欢在青年喜欢的时尚聚集地出现。
泰州姜堰市,来自不同层级的近百名青年文明号号长聚集在一起,还没等主持人说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朝后排的“心愿气球”涌去。
这些“心愿”来自姜堰市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一副乒乓球拍、一本教辅书、一双篮球鞋……心愿被一一领走的同时,团干部在青年心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
“校长过去对少先队活动不感冒,但这次不同,他笑着点头了。”姜堰市淤溪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周小华告诉记者,前不久团市委组织志愿者带着学校28名优秀留守儿童去红色景点参观,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他不仅同意,还让学校领导都陪着一起。”
老校长觉得,这次少先队办的是实事,“他亲眼看到孩子们填写的心愿卡被贴在大商场里,很多孩子想出去走走。”
“走听转办”行动在姜堰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千零一个愿望。全市各大商场橱窗、咖啡馆艺术墙、步行街广告栏上的显眼位置都被各种大小规格的“心愿墙”牢牢占据。
“大活动几乎不搞了,就是长期做心愿征集、心愿认领的事儿。”前不久,已经很久不做大活动,只办“小事情”的团姜堰市委书记翟文周意外得到市委书记的批示,要求团组织把帮助重症青少年这件“小事”办好,“这种事以前都是批给民政、教育部门的,这说明我们的作为得到认可了。”
根据团江苏省委要求,“走听转办”过程中,每一名团干部被要求做到9件“小事”——一次团课微讲堂,一次主题微调研,实现两三名青少年的微心愿,与不少于10名青年团员进行微联系,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微助力,为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微舞台,组织环保微行动,帮助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心理微疏导,组织微公益、微志愿活动。
实现心愿的普通青年变得更具正能量
与“升级版”团干部的接触过程中,一大批在“走听转办”行动中实现“微心愿”的普通青年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成为青年人群中一支更具正能量的“发光筒”。
河南小伙许小猛在电子厂当过操作工,在酒吧当过歌手……如今,他有了一个响亮的头衔——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团长。
苏州市木渎镇团委在一次“走听转办”活动中,发现了这个颇有才华的外来务工青年,他当时的愿望是“出一张由打工者自编、自弹、自唱的专辑”。出乎许小猛的预料,这个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太靠谱”的心愿,竟然通过团组织实现了。
今年年初,这张名为《闯一闯》的专辑在团市委联系的某传媒公司的资助下出版了5000张。不仅如此,团委还帮助艺术团进驻工厂、学校搞演唱会,迄今已举办30多场演唱会,听众逾10万人。
心愿实现后,许小猛开始作为一名“编外团干部”帮助别人“圆梦”。通过专辑义卖,为白血病患儿筹集医疗费一万元,举办“草根圆梦音乐会”,“未来还要搞免费的、面向工友的艺术培训班,让我们的乐队走遍苏州、走遍长三角。”
在无锡,硕放杨家湾的葡萄种植户小杜,这个自从初中毕业就再也没有见过“团干部”的年轻人,如今成了无锡团组织的“铁杆粉丝”。
小杜是无锡新区团工委副书记缪建平在一次“走听转办”活动中认识的新朋友,小伙子当时请团组织帮忙为滞销的葡萄找出路,“总不能让葡萄烂在家里。”
为了办好这件事儿,缪建平专门到小杜的葡萄园走了一遭,在确认葡萄口感的基础上,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捧红”小杜葡萄。葡萄卖好了,小杜也成了一名“爱心人士”,定期给敬老院、儿童院送去免费葡萄。
“走听转办”中,团干部为青年办的看似都是一件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众多“小事”所累积的,是每一名得到帮助的普通青年对团组织的一次次“美誉”。而得到帮助的青年,正用自己散发的正能量影响更多人。
把文件“落”到行动上,团省委有妙招
对于“走听转办”活动,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有自己的考量,她希望通过开展“走听转办”行动,破除团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浮虚怕娇”等问题,化解工作中存在的脱离青年、能力不足、流于形式、覆盖不够等“四大危险”,“因此,作为省级团委就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和项目化的推进,实现团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
要让基层团干部行动起来,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基层工作真正把团省委下发的文件从纸面上“落”到行动中。
曾有一名基层团县委书记告诉记者,每年团县委会收到几十份由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统筹后的文件要求,而所有的文件都有对应的工作项目,要把所有文件都落实,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走听转办”行动的制度设计、项目规划秉承了一个最重要的宗旨,即“能为、可为”。
为此,团省委专门设计了9个“微项目”,给一些刚刚接到工作“摸不着头脑”的基层团干部做参考。每到一处“走听转办”活动现场,记者都能看到统一制作的易拉宝展板和红色心愿卡。这两件东西被团省委工作人员称为“全省标配”,由团省委统一设计、制作、提供,以体现“品牌效应”。
活动要求被制定得极为细致。参加走访的团干部每人要完成5个以上微项目并填写团省委统一印发的“情况记录表”,其中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微项目,每人记录不少于5篇微项目实施札记,形成1篇不少于1000字的微调研报告。
每周二和每月5号,是“走听转办”行动的周报日和月报日,这一天,江苏全省各地市级团委须公布最近的活动设计、统筹,并在团省委“走听转办”专题网站填报详细信息上传。
专题网站上,有江苏全省的微心愿信息库、心愿使者信息库和心愿圆梦信息库。各团市、县(市、区)委有专人负责活动信息上报、心愿卡的登记录入和认领、心愿卡落实情况督办等工作,并分别将青年心愿、心愿使者、实现心愿故事编号后录入到上述三大信息库中。一个硬性的要求是,每个心愿必须在10日内作出回复。
本报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