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技能人才怎样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 陈凤莉 宋广辉 特约通讯员 肖冠乔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鹏飞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06日   T02 版)

    11月3日,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设备安装工比赛的现场,一个正在制作专用工卡具的参赛选手突然提出退赛。

    “他说他不会,根本没做过。”让总裁判长刘介臣有些意外,“按理说这些选手能走到全国性的大赛上,应该都是各地方的优秀选手,怎么能不会呢?”

    但之后选手的解释似乎让他有些明白了,“这个选手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被选出来参加比赛的,公司让他来他就来了,也没做过什么培训。”

    重视程度有差异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那么重视技能人才的选拔。”比赛当中的一些个别现象让刘介臣觉察出了问题。

    在他看来,这样的大赛平台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都会受益很多,在比赛中,在与同行的切磋中看到差距,进而尽快提升。但在现实中,有些情况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在他看来,一些地方抱着应付的态度组织比赛,不进行任何选拔和培训,临时抓人参赛,而不是让青年人才通过比赛的平台学习和成长。这样想通过比赛提升的人来不了,而来比赛的人也未必能学到真东西回去。

    一个来自西南某地的选手在比赛完告诉记者,有很多比赛项目他都不熟悉。这个才刚刚工作了不到一个月的年轻人被公司匆忙派来参赛,没有参加省市级选拔,甚至赛前都没有像样的培训。

    而另外一位参赛选手也有着同样的情况,没有经过任何选拔,在接到参赛通知后,只是提前几天翻看了一下理论书籍,在来参赛前的几天还在出差。

    相比这样的个别现象,更多省市的好做法让刘介臣觉得欣慰。

    在陕西,来自11个市(区)和各行业系统数百家企业的近万名青工参加了全省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及景观设计师三个竞赛工种的初赛选拔,近200名选手脱颖而出,挺进决赛。

    在黑龙江,团省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下发2013年全省青年职工技能大赛活动的通知。按照要求,省公安厅、省旅游局等16个厅局、行业、协会在一年之内举办车工、电焊工、工具钳工等54个工种的省级青年技能大赛,参加初赛的青年将达到165000余名。

    在河南,这样的活动也是常事。一项叫做“百万青工振兴计划”的行动在全省各个行业铺开。

    这个行动计划3年内实现全省各行各业35岁以下青年在职学历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大提升,组织不少于30万人次青年参加各类青年岗位技能竞赛,培育1000名全省青年岗位能手。

    “有的地方开展得特别好,比如濮阳市今年开展的青年技能运动会就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技能比武。”团河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的陈建峰说,但他也并不否认,有的地方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搭建起这样的平台。

    在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在企业里,青年技能人才如何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企业的日常培养是关键的一环。

    “有些企业更愿意花钱去挖一个技术人才,却不愿意自己培养,因为前者比后者的成本低得多,而且企业看不到培养的结果,这个时候挖人成了捷径。”刘介臣说,在他做振兴杯比赛9年的时间里,他曾见过不少这样的事。

    在沈阳市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孟庆伟看来,这是企业的短视行为,虽然从短期看,企业能够用较小的成本获取较大的利益,但从长远看,企业应该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规划,因为稳定的人才资源才能更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价值。

    “聪明的老板应该更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把自己的高技能人才当香饽饽养着,如果一个企业把一个农村娃培养成高级工,那么这样的人也是很难被撬动的。”孟庆伟说,任何高精尖的技术都需要高技能工人把它变成产品。

    而对于“香饽饽”,如果企业不愿意他们被别的企业挖走,就应该给与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适应的待遇。

    黑龙江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选手杨玉涛就是这么一个“香饽饽”。此前他刚刚因为在省内赛事中获得了好成绩,有机会从原来的劳务派遣工成为了正式工人。在公司,除了正式工身份的吸引,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公司对于年轻工人的培养了。

    “有什么比赛公司都会鼓励参加,平时会有专人进行技术指导,还经常会有一些培训。”他说。

    同样来自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此次黑龙江技术指导的于邦明在公司里专门负责技术培训,他是公司“金蓝领工作室”的一员,每到有年轻员工进来,他都会手把手地进行技术培训,从生手到熟手,要三五年,而这个过程当中,他都会像教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进行培训,甚至连他们队工作的态度都要“过问”。

    但这样的培训他认为仍然不够,在现有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他希望加进一条“去先进的地方或企业学习取经”的内容。

    在调研的过程当中,陈志峰发现对于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均衡,企业也同样存在。

    “一些小企业可能更重视人才给企业带来的实际利益,却忽视了自己对于人才的培养,但也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说。

    他曾去过位于濮阳市的中原油田调研,那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让他惊讶。

    “在多媒体制作方面,他们有两个专门的培训室,设备都是全新的。”因为看上了这个资源,团省委还准备把全省的电子信息培训放在那里。

    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单靠一次比赛

    对于企业中技能人才的再培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能力研究所主任孙爽建议企业应该更多地和职业院校合作,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放到学校里去做,“根据企业需要再去培养专门的人才,会更适应企业的发展。”

    对于选手来说,高手云集的振兴杯比赛是一次提升技能的好机会。但在刘介臣看来,要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单靠一次比赛,以及各地更多的比赛还是远远不够的。

    “比赛是一个导向,是一个带动,让更多人在这个平台上得到认可,然后不断提升。”刘介臣说。

    在他看来,要让技能技能人才更好地生长,应该有一套制度化、系统化的培养机制,而这个工作应该由政府牵头。“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

    而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领域,还必须有能够让技能人才生长的良好环境,有一个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

    “在日本如果一个技术工人拿到世界比赛的好成绩,会终身奖励。”他说,而在中国,很多地方和企业并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技术工人工资低、待遇差成为一些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很多技校的生源也只能从那些考不上好学校的学生里招录。

    “北方一些技校考200分左右就能上。”刘介臣说,那些因为客观原因走进技校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热爱这个行业,而是抱着拿毕业证找工作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也未必重视技能提升。

    孟庆伟也建议政府应该对高技能人才有一个褒奖制度,在企业里不能把技能人才的薪资排在低端,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技能工人的美好前景。“应该以能力论英雄,以创造的价值大小作为评价标准。”

    不过近年来,状况正在慢慢改变。

    曾经有新闻报道,在南方一个八级钳工的待遇要高于一个博士。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能力研究所主任孙爽的调查中,海南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等同于培养大学生。

    “在前一段时间,国家在评国务院特殊津贴时,技能人才也被列进来。”孟庆伟希望越来越多的信号让更多人改变传统观念,让更多的人选择这个行业,并涌现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能人才。

技能一小步 命运一大步
曲骊:昨日选手今日裁判
领队心语
“振兴杯”跨越成长烦恼成“顶尖高手竞技场”
技能人才怎样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