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春梦想助力振兴 技能之花绽放沈城

——专访团沈阳市委书记王志刚

本报记者 王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06日   T03 版)

    2005年,沈阳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并开始承办“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今年已是第九年。在大赛体系的牵动和基地建设的辐射下,沈阳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快车道”,打造出“沈阳青年技能”的亮丽名片,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传承沈阳工业文化、助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上级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广大青年工人的普遍认可。

    在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团沈阳市委书记王志刚。

    四个维度实现“三级跃升”

    记者:“振兴杯”的连年举办,牵动了各地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沈阳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推进措施,形成了怎样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王志刚:沈阳曾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和“中国的装备部”。沈阳工业发展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也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长期以来,对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沈阳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基地成立以来,我们通过青工普训、“双证”培训、技能鉴定、导师带徒、典型引路、技能比武等六项举措,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高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四个维度出发,加快基地建设,实现了“三级跃升”。

    一是在人才成长维度。通过技能培训、鉴定、比武、晋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工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在市场需求维度。应对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各级培训更具针对性,各级技能大赛的领域也在不断向新兴产业及高新行业延展。

    三是在机制保障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多元培训体系,完善了终身培养制度,推动了长期战略发展。

    四是在环境建设维度。更好地完善技能人才评价的通道,通过整合共青团体制内外资源,进行全方位动员和全媒体宣传,在企业和社会中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应振兴之势、乘发展之风,亮青春之帜、展技能之姿,从“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到基地的九年建设,围绕着服务沈阳技能品牌的中心工作,我们从战略层面实现了“三级跃升”。

    一是实现了单一比赛向多重功能的跃升。按照科学规划、系统推进的原则,顺应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面对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和专业不对称的现实矛盾,将“振兴杯”等各级大赛,从单一的技能竞技平台升级为青年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平台,实现了职级晋升、人才选荐、效益提高等多极化发展,开辟了共青团组织推进工作转型的具体化路径。

    二是实现了传统工种向产业升级的跃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市级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的工种专业进行预判性调整,逐步由传统的二产向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三产倾斜,以竞赛为促进,加速新型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并实行数据库管理,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形成了专业齐全、人数众多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实现了群团活动向政府项目的跃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仅“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涉及的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就从最初的20几家增加到了36家,基地设有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编办增设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由团市委内部调剂,市财政每年投入150万专项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形成了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基地”与“振兴杯”推动工作转型创新    

    记者:“基地”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拓展了哪些社会功能?

    王志刚:九年来,团市委坚持探索中前行、实践中创新,依托“基地”与“振兴杯”这两个有形工作载体,在引导青年个体、服务企业群体、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推动了共青团工作转型创新发展。

    从微观上看,通过参与“基地”所开展的培训、比赛、鉴定等环节,青工迅速提升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开阔了技能视野,特别是获得名次的优秀青工,还得到了技能鉴定、荣誉表彰、薪酬待遇等多方面的破格奖励,既发展了自我,也改善了待遇。这是共青团服务青年个体成长成才的直接成果。

    从中观上看,在“振兴杯”的辐射带动下,更多的企业通过团组织,广泛开展青年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青年高技能人才,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革新,积极辅助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共青团服务企业群体建设的技术路径。

    从宏观上看,基地建设对青年个体和企业群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更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产业报国、实干兴邦的良好社会风气和主流价值观,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传递了正能量。这是共青团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

    全社会联动、全系统动员、全链条延展、全媒体宣传    

    记者:“基地”建设走过了九个年头,沈阳也已连续承办了九届“振兴杯”,沈阳有什么收获?

    王志刚:九年来,依托“振兴杯”和“基地”“建设,我们通过全社会联动、全系统动员、全链条延展、全媒体宣传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不断健全完善了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大竞赛、大参与、大产业、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使“振兴杯”和“基地”成为孕育技能人才的梦工厂、技术革新发展的助推器、展示青工风采的大舞台、共青团服务大局的主阵地。9年来,“基地”共普训青工10余万人次,开展了工具钳工、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等100多个工种的“沈阳青年职业技能大赛”,15万余人次青工参与,其中,6000余人晋升为高级工、1491人晋升为技师、260人晋升为高级技师,精心打造了一支刻苦学习、潜心钻研、技艺精湛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有力解决了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这一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瓶颈”问题,扭转了青年高技能人才领域“一将易得,千军难求”的局面,为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不断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为沈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沈阳制造”转向“沈阳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在市委和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振兴大局,切实履行根本职能,以不断拓展“振兴杯”和基地的品牌发展域值为牵动,全面深化组织力、服务力、影响力三项工程,继续推动组织覆盖由传统意义的“有形”向社会管理的“有效”转化,工作内容由一般性“活动”向综合化“服务”转型,活动影响由“表层”化的形式宣传向“纵深”式的思想引领发展,全力协助党委政府管理好青少年事务,不断提升共青团的组织承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谱写壮丽篇章!

弃医从工:6年时间从一线青工到私企副总
王佳:女生一样可以当好车工
车工比赛选手进行组合件加工
命题贴近企业实际 注重选手综合实力
蛋糕送祝福
领队心语
理论考试考场
青春梦想助力振兴 技能之花绽放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