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伊核问题国际谈判日前在瑞士日内瓦结束,谈判并未如外界预期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其间,以法国、美国、伊朗为代表的各方动作频繁,或是各自表态,或是相互指责,或是彼此辩解,而这背后,则是各国在伊核问题上不同的盘算。
法国:既不孤立也不跟随
尽管达成协议的希望保留到定于20日举行的下一次会谈,但为何法国在上周末的谈判中“挺身而出”,摆出出人意料的强硬姿态,在实际上阻挠了协议的达成,这让外界颇费思量。
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称:“法国既不孤立也不跟随,法国是独立的,为和平努力。我们态度坚定,但绝不封闭保守,我很希望能达成一项好的协议。”
其实,法国这么做有其自身外交方面的考虑。法国《观点报》网站文章分析说,由于此前在出兵叙利亚的问题上吃过美国人的苦头,所以法国此番“阻挠”伊核问题谈判,有向美方“报复”之意。其次,奥朗德即将在一周之后访问以色列,为了避免在伊朗问题上的模糊立场,此举难免被外界解读为向以方示好的行动。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指出的:“奥朗德领导的法国社会党政府推行强硬外交政策,从利比亚、马里、叙利亚到现在的伊朗问题,这既让法国和美国右翼越走越近,也让其成了以色列在欧洲最好的盟友。”
还有分析家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伊核问题的走势不仅会直接关系到法国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将影响其整个中东战略。法国选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寻求在地区各势力间维持平衡。如果和什叶派伊朗轻易达成协议,无疑将引发以色列、沙特等国的担忧,从而对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再者,10年之前正是在法国、英国、德国的推动下,伊朗同意暂停铀浓缩活动,但后者很快就以安全得不到保证为由反悔,当时伊朗方面的谈判代表正是现任总统鲁哈尼,法国人因而不得不保持警惕。
伊朗:重申核权利但表示合作意愿
在新任总统鲁哈尼上台之后,饱受多年制裁之苦的伊朗便多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解决伊核问题的愿望。鲁哈尼作风务实,面对国内愈发严峻的经济形势,主张以和谈解决伊核问题,但与此同时,由于本国保守派议员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西方长期不信任,鲁哈尼也承受了来自国内不小的压力。
本轮谈判伊朗派出了同样务实的外长扎里夫,其目标是以最少的让步换来摆脱孤立,进而争取减轻甚至解除经济制裁。然而,由于法国提出还有分歧尚待解决,此次谈判最终未能如伊朗所愿达成协议。随后,鲁哈尼一方面重申“伊朗不会向任何强权屈服,不会放弃核权利,包括进行铀浓缩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伊朗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积极互动,11日就达成分步解决核问题的“路线图”,包括“主动”配合原子能机构对日内瓦谈判的重点阿拉克反应堆进行核查,这似乎又为达成协议争取了更多的舆论支持。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称:“这一协议显示了德黑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意愿,有助于解决过去和现在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国:维护自身及其盟友的利益
随着鲁哈尼上台,伊朗政策风格“转向”,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减缓对伊经济制裁持积极态度。
多轮的经济制裁一方面重创了伊朗经济,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充满巨大潜力的伊朗市场对美国关上了大门。有媒体报道,华盛顿方面在会谈前已经向伊朗“低调地”派出先遣队,国务卿克里也中断了在中东的访问,赶赴日内瓦参会。
伊朗外长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甚至披露了在日内瓦会谈之前与美方的私下接触,一份双方妥协的协议似乎已“呼之欲出”。而在谈判未达成预期协议的情况下,美国称“5+1”各国立场一致,将责任推给了伊朗。同时,还不忘安抚以色列,克里向盟友保证不会“坐视伊朗拥核”,并承诺如果此后谈判达成协议,只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保护以色列的安全。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握有是否解除对伊制裁的决定权,美国国会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目前,奥巴马政府尚存外交努力的空间,但国会下周就将会对制裁伊朗的相关议案进行讨论。“我们的目标是一份长期的协议,我们不想重蹈朝鲜和中东的覆辙。”据参议员格拉汉姆透露,该项议案将包括四点要求:停止铀浓缩活动;销毁离心机;停止钚反应堆的建设;允许国际社会监管核燃料循环利用。
以色列:坚决反对会谈达成任何协议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谈判,但以色列在伊核问题上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色列一直视伊朗为敌,而伊朗拥核更是以色列所认为的心腹大患,多次扬言要对伊朗核设施实施打击。
所以,以色列方面坚决反对伊核问题谈判达成任何协议。日前访问美国的以色列经济部长贝内特表示,将展开对美国国会十多位议员的游说活动,强调“以色列安全的重要性”。他承认以色列在伊核问题上与奥巴马政府的立场存在分歧,称如果在伊核问题谈判中让步过多,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险。
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