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周凯)全球碳计划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3年再次上升,将达到创纪录的360亿吨。来自东英吉利大学(UEA)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其全球网络合作成员、由复旦大学和UEA联合建立的复旦-丁铎尔中心的研究人员参与领导了该计划。
报告显示,2013年的碳排放预计将上涨2.1%,这意味着全球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排放比《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排放基准年即1990年的水平高出61%。
东英吉利大学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乐凯芮(Corinne Le Quéré)教授领衔撰写了《全球碳预算》报告。她说:“本周在华沙的各国政府会议需要商定如何扭转这一趋势。如果我们要将全球气候变化幅度限制在2℃以下,排放量必须迅速大幅回落。每年增加的额外排放量会导致进一步的变暖和气候变化。”
随报告推出的还有《碳图集》——这是一个全新的、迄今为止能够清楚地展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源的在线平台。
“我们正在传播新的科学。” 乐凯芮教授说,“每个国家都可以探求自己的碳排放量,并将它们同邻国比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全球碳预算》显示,2012年化石燃料排放量的最大排放源包括中国(27%)、美国(14%)、欧盟(10%)及印度(6%)。2013年的碳排放量预计将继2012年的2.2%升幅之后继续出现类似上涨。
同过去10年平均2.7%的增幅相比,2012年及2013年的化石燃料排放增幅相对较慢。2012年主要排放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依次为:中国(5.9%)和印度(7.7%)。与此同时,美国的排放量下降了3.7%,欧洲下降了1.8%。
同过去两年一样,中国科学家继续通过复旦-丁铎尔中心的研究平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排放相当于欧盟的7公吨。美国仍是数一数二的排放大国,人均排放16公吨。相比较而言,印度人均碳足迹仅为1.8公吨。
复旦-丁铎尔中心中方主任陈建民教授表示, “研究显示,如果主要的排放国不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那么我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在中国,我们很清楚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也可带来空气污染减排的协调效益,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单位GDP碳减排目标,同时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发展投资巨大。但这一报告再次显示,如果要避免未来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无论工业化国家还是非工业化国家都需要共同做出更多努力。”
报告显示,大部分排放来自煤炭(43%),然后是石油(33%)、天然气(18%)、水泥(5.3%)等。2012年54%的化石燃料排放增长来自煤炭的增长。
毁林和其他土地使用变化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贡献了额外的8%。自1870年以来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13年达到20150亿公吨——其中70%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另外30%来自毁林和其他土地使用变化。
埃克塞特大学的皮埃尔·佛雷德林斯顿(Pierre Friedlingstein)教授说:“我们已经用尽了约70%的特定累积排放量,而该特定排放量能让全球的气候变化幅度最有可能保持在2℃以下。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我们遵照的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9月发布的最高气候变化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