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在交大的第六年,也是学校资助中心的第六年。我是2008级本科生,也是众多受助学生的一员,自入学便在资助中心参加勤工助学,这里俨然是我的第二个家,感情非常深厚,也因此在学生时期便熟知各项资助政策。我感恩着国家和学校给予我的关怀与温暖,也誓言要将这份恩情传承,因而在2012年毕业时就通过工作保研的方式得以留在资助中心工作,继续从事资助这项“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事业。
静下心来,细细感悟资助之路,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在走近每一位贷款学生的心灵时,满满的都是感动。学生经济上的困窘和求学路上的坚忍无数次让我动容,也激励着我在琐碎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前行。
自工作以来,我积极推进与中国银行北京高粱桥支行的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已为873名学生顺利办理贷款,组织2870人次在校生办理了贷款续放手续,协助1529名毕业生签订了还款协议;积极配合各省市资助中心,为1161名困难学生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网上确认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为他们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助力他们傲然绽放,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我自喻自己的工作电话是便民服务热线,其实真是这样,有许多学生及家长来电,我都会详细解答、认真记录,并随时跟进学生申办贷款的情况并及时反馈至基层学院,便于校院两级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深度辅导。
每学年初,我都会核查困难学生的贷款情况,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渠道掌握信息,并针对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资助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与贷款学生家长的沟通,我坚持落实一个工作思路,即保证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我至少要致电学生家长一次,为其介绍学生在校发展及资助情况,分析贷款政策,以此提高对贷款学生的引导服务水平。我也收到了很多感谢信,其中不乏有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虽然他们可能连汉字写起来都较为吃力,这无疑带给我无限的感动与回忆。
在为学生处理贷款签约、续放、还款甚至催的款工作中,我总是在想,学生都是好学生,照理说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按约还贷,怎么会出现恶意欠款的情况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得贷款学生的信任,那便是做一位可以倾听的朋友。现在,很多学生可以放心地把家庭状况倾诉给我听,也会找我寻求意见和帮助,而我会非常愿意地设身处地为他考虑,理解他、包容他、感化他。
吃苦并不是坏事,吃的苦、遇的难以后都会成为最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一直这么认为,也鼓舞学生不怕吃苦。
透过一笔国家助学贷款引导服务学生,从确定被学校录取延续至毕业后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由助学到筑梦又铸人,精细化资助就像一场及时雨,等待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终究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并且那样绚烂地盛开着。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