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世说心旅

你被间隔年忽悠了吗

像粒砂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22日   11 版)

    在路上,我见过无数牛人,也见识过无数装牛的人,还见识过无数羡慕牛人并正努力让自己同偶像一样牛起来供后人羡慕的人。在旅行者眼里,成为牛人很简单,谁不停止地漂在路上时间长,到过的地方多,谁就牛,反之则是“菜驴”。

    旅行者崇拜牛人的唯一标准是他旅行时间是否足够长,经历是否奇特,而不怎么关注细节,比如,旅行经费是否自筹,旅途上是否自立自足,是否虚设经历。我见过骗钱的,骗色的,见过以蹭赌场换生活费过得很开心的,见过一路搭车蹭吃喝的,同样见过摆地摊、打工,靠自己双手赚钱弥补路费的。 

    作为多次走过间隔年旅行、刚刚完成了历时半年间隔年旅行的人,我不赞成鼓动所有人忘记一切去间隔年旅行。我还认为我们不能为了卖书赚钱或赚取名气,而不负责任地夸大间隔年与旅行对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间隔年,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玩意儿是真正的舶来品。英国人率先玩起间隔年,中国人普遍了解间隔年,是源于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之后,经过一轮又一轮推波助澜,间隔年成为部分人推崇的能凸显卓尔不凡人生的标签。间隔年可以让人容光焕发,但它是否真正让人生从此了不起,尤其几年连续的旅行方式,对我们的人生改观有什么促进?

    我遇到过几位已近不惑的男旅行者,他们出发在路上已经几年,从旅行者角度看来,他们是大牛人,然而从普通人观点看,他们的人生实在乱七八糟:没有工作,也没有踏实的工作经验,口袋里永远只有很少量的钱,没有结婚,没有正常的家庭,只有父母无奈的操心。网上曾经讨论一位长年累月骑行全中国的牛人,他几近赤贫,只有老母相依为命,母亲生病,他都掏不出医药费,即使如此,他依然骑行中国,经费一般就来自心生敬意又怜悯他的网友捐助。有网友评论,他吃亏在读书少,不能写,没法拉到赞助,或写下经历变成书换钱养活自己。

    大力推荐间隔年式旅行的人,他们真的是很负责任地在推荐吗?不否认,有人是出于真爱走间隔年的,他们脑子清醒,认真考虑过走间隔年;另外有一类人,他们的间隔年起因是为了忘却,甩掉强烈痛苦的记忆;但是更多人仅仅是盲从者,他们燃烧内心的热情,有对旅途的憧憬,我觉得他们是被一大批无限拔高旅行意义的间隔年炒作者忽悠的受害者。

    旅行具有调节人生节奏,让人喘口新鲜气儿的功能,但旅行不是重新投胎,二次发育,旅行不会让苹果变成葡萄。旅行能解决的困扰人生的问题极有限,你生不带来的东西,旅行后一样无法拥有。困扰你的难题,旅行后依然可能继续折磨你,而有些问题得到解决,并不是一场间隔年旅行让你复活,而是因为时间本身就是治愈这些折磨的良药。

    什么人在无限炒作旅行尤其间隔年旅行能治病救人的意义呢?那些感动无数人的旅行真实吗?那些大力宣传的旅行意义给的方向与方法都正确吗?

    旅行为何美好?它本身是反常态,它像一座充满稀奇古怪的巨大迷宫,人一旦进入这迷宫,一不小心就被迷住失去方向,所以,旅行很精彩,但来自旅行的幸福冲击本身就会令人麻痹,上瘾,最终被旅行捕捉,成为俘虏,再也无法回归正轨。在国外旅行时,经常遇到西方五六十岁的老嬉皮士,男女都有,他们饮酒作乐,穿鼻环、唇钉,住小旅馆,吃街头快餐。他们从年轻一直旅行到现在,走过无数地方,看过无数美景,但他们并没有因旅行而得到升华,他们吸大麻,醉卧在卫生间旁边的地上,偷盗,骂人,找女人。所以,我不懂为何中国的旅行牛人,要过度宣传旅行改变人生的意义。

    中国旅行牛人牵个头,某些出版社和旅行网站即把这些旅行线路打扮包装得五光十色,刺激浪漫。比如“一百元走川藏线”,“一万块走欧洲”等。

    微博上炒作“80后”情侣辞职后4万元行走18国,一口气走了10个月。为省钱他们什么苦头都吃过,能走路就不乘车,能凑合躺一宿就不住宾馆,在印度14天只花了120美元。最后抛出充满盅惑的点睛之笔:“有多少人心中有个旅行梦呢?”我细算了一笔账,按这两位旅行者的花费标准,他们的印度之旅万分节约,他们在印度14天只花了约800元,折合约为7000卢比,在印度瓦拉纳西,差点儿的小旅馆要200卢比/天,其他城市基本要每天400卢比以上,一顿饭一人要50卢比,稍好点儿要80卢比,有肉的要120~220卢比,火车无座票300公里约需200卢比,公营大巴车票价100公里约100卢比,跨省300公里则要500卢比/人。真不知道这两位14天在印度是如何旅行的。

    旅行,如果只为拼凑自己的经历以达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吸引力的话,那就彻底失去意义,变成比赛,竞争,一种拼谁到达的地区更多,谁停留的时间长,谁的经历更刺激的丑陋竞赛。而这种趋势现在仿佛正在成为旅行的原则。很想问问这对情侶,在印度这个东方哲学起源地旅行,他们的收获是什么?花最少的钱,怎样去接触那些需要花费一些钱才能进入的,属于这个国家真正的文化精髓的地方,比如泰姬陵呢。如果只为节约,放弃从民间汲取属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人文的东西,那旅行是否完整呢?

    我赞同真正的节约旅行。我反对并唾弃采用强烈的夸张手法吸引眼球,不负责任的卖书或推销自己的旅行写作,这将误导没有旅行经验的年轻人,实际是把他们推进火坑。

在线旅游备战“双12” 新一轮价格战在即
你被间隔年忽悠了吗
2013网民最喜爱的黄金周旅游线路出炉
登山:我看到了别样风景
老博会上养老旅游引关注
硅展科技在京发布iNPOFi无线充电技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