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22日   09 版)

    锻造坚不可摧的水下核盾牌

    海军某潜艇基地政委 厉延明

    作为大国的战略力量,党中央、中央军委把“水下核盾牌”交给我们执掌,这是千钧重担,万般信任。面对形势变化和各种考验,基地党委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在基地,每年新学兵新学员入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核潜艇部队的传统教育,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中国海军核潜艇》,参观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军史馆。每当潜艇航行到威海卫、刘公岛海域,我们都会重温甲午海战那段历史,铭记百年耻辱,强化忧患意识。在我的办公室里,依次摆放着23瓶海水,那是我多次随艇出征时从不同的海域取来的。这些看似普通的海水,在我们的心目中,它连着万里海疆,它见证着核潜艇部队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它更意味着党指挥我们一次次远征大洋的壮阔航程。

    核潜艇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利器,兵力行动连着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任何一个决策举措,哪怕一个战术动作,都包含着极高的战略含量。深海之下,危难之中,党委组织指挥的政治定力极端重要,必须成为战风斗浪的“定海神针”。

    一年秋天,基地一艘核潜艇带着战术背景奉命出航,突破第二岛链。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然而就在返航途中,突遭外军舰机跟踪。对方连续用主动声呐探测,“哒哒哒”的声音异常刺耳,企图迫使我艇浮出水面。上浮,对艇员来说当然是最安全的,但错过了一次近似实战的练兵机会;继续潜航,则危机四伏,风险不可预测。这是一次心照不宣的探底与较力!关键时刻,任务党委果断决定: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完成任务!随后,我艇采取多种战术,灵活机动,在水下几十个小时与对手斗智斗勇,最终达成上级既定的战略意图,受到中央军委通电表扬。 

    早在1988年,我核潜艇就完成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任务,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跨入新时期,我们把目光瞄向了更高目标——水下连续发射。当试验几经周折,突破重重难关,进入决战阶段时,天公却不作美,气象突变。有的同志建议暂停试验,担心如果有什么闪失,不好交待。发射试验进入倒计时,我们上下用万分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协同联调几十次,模拟练习上百回,单兵操作过千遍。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科学研判,果断定下决心:克服困难,务求必成!指挥员胸有成竹,沉着下达一个个指令,各战位配合默契、动作娴熟,精准操控导弹依次冲出海面,准确飞向目标区。这漂亮连贯的冲天齐飞,飞出了我核潜艇威慑与反击能力的新突破!

    核潜艇只有“出得去、藏得住、打得准、撤得回”,才配称撒手锏,也只有保持海上存在,才能不怒自威。我们开创性地探索出“轮番出动、海上待战、战训一致”的一套办法,一旦有事可随时投入战斗。就在前不久,基地又组织了一艘核潜艇进行带战术背景的实战化演练,一举创下岛链外活动时间最长、一次性潜航航程最远、跨越纬度最大等多项纪录。

    亮剑深蓝当先锋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1艇员队艇长 吴昌弟

    核潜艇是水下移动的导弹发射阵地。有军事专家这样讲,如果一个国家遭到敌人的核打击,哪怕陆地所有军事设施全被摧毁,但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潜伏大洋,它就能给敌人以最致命的核反击。有了这样决定性手段,战争狂人就不敢胡来,和平就有了可靠保障。我们核潜艇艇长就是执掌这个国之利器的一线指挥员。

    一名优秀的核潜艇艇长,根本要求是忠诚,核心是能打赢。而培养这样一名艇长,国家要耗费巨资,前后需要20年时间。单说全训合格艇长考核这一项,就要历时一年,完成几十个考核项目,把艇上的导弹、鱼雷十八般兵器训个遍,动用几十批次舰艇飞机配合训练。通过严格考核、层层选拔、全程打造,核潜艇艇长才能拿到合格证书,成为深海巨鲸的驾驭者,成为独立遂行重大任务的一艇之长。

    隐蔽性是潜艇的生命。潜艇水下藏得久不久,航行远不远,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导航定位。有一年,一种新型导航系统装备部队。这套系统到底管不管用,需要到陌生复杂海域进行试验。这一试验对潜艇隐蔽待战能力意义重大,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导航出现偏差,就有触礁搁浅的危险。谁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艇长朱振国主动请缨,率艇出征。钢铁巨鲸潜入深海,十几天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此时,在大洋深处,朱艇长凭着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沉着指挥。核潜艇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在茫茫大海中绕过一个个险滩、暗礁,一次定位连续奔袭数千海里,检验了新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拿到了第一手科学数据,为提高核潜艇隐蔽性立下了大功!

    现在,人们享受着和平,过着安稳的日子。其实,在大洋深处,我们和对手的交锋过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作为共和国核潜艇艇长,为了国家安宁我们别无所求,为了能打胜仗我们一无所惜!

    有一次,我率艇远赴太平洋执行任务。水下航渡阶段,突然接到上级电报:“外军舰机向你逼近,保持隐蔽,确保完成任务。”我根据当时的情况,快速作出判断,外军虽已察觉我艇动向,但并不掌握我艇确切位置和意图。不能让他们盯上,更不能被他们缠住,否则,后续任务将难以完成。我决定声东击西,牵着对手的鼻子走,抓住这个难得机会,真正与对手过过招。我下令,全艇进入一级战斗部署!同时加大潜航深度,向佯动阵地高速机动。刚进入佯动阵地,外军数架反潜飞机、多艘军舰气势汹汹向我扑来,展开轮番搜索,企图围堵我艇。看到对手中招,我指挥潜艇迅速下潜到隐蔽深度,灵活运用多种战术突出重围,把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一番痛快的较量之后,我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写了一首小诗:

    风云起四海,岛链锁巨龙。

    潜行入海去,大洋谁争雄!

    深潜无声,誓言无悔。曾经有同学、朋友问我:电视上经常播放部队训练演习的画面,怎么从来没见你们露过面?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虽然平时看不到我们,但我们在大洋深处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哪怕睡觉也会睁着眼睛。只要党和人民一声令下,我们随时会对敌人发出雷霆一击! 

    强军舞台成就梦想

    海军某潜艇基地第19艇员队电工班班长 于洪伟

    我是一名在核潜艇工作的士官。像我这样叫“官”不是官的兵,在核潜艇部队占总人数的一多半。我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严格培训考核后才能上艇工作的。有人这样评价我们:士兵的身份,军官的责任,专家的技能。

    我们艇上有个班长叫肖国昌,大家都叫他核潜艇“兵王”。2011年冬天,我和肖班长一起随艇出海执行任务,航行途中,潜艇舱底水位异常上升,情况万分紧急。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还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危急时刻,肖班长钻到舱底,不到10分钟就找到故障原因,判定是舱内一个排污阀造成的,并很自信地说:“那个位置我最熟悉。”他换上潜水服就到舷外去抢修。由于风高浪大,他几次潜水都失败了。肖班长大叫着:“把铅块都绑在我身上!”他终于潜到了水下,水下漆黑一片,只能靠手摸。肖班长在冰冷的海水里,足足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当战友们把他拉出水面拖上甲板时,他的嘴巴和脸都被冻僵了,又黑又紫,他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向艇长报告:“报告艇长,漏点修好了,可以下潜航行。”大家紧绷的弦可算松了下来,紧紧地抱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的岗位十分平凡,但管理的是一座庞大的“水下科技城堡”,艇内分布着数千台高科技设备和上万件精密仪器。每名艇员手里都掌管着价值几千万的尖端装备。

    在我们基地有很多老士官,说起来,那是一个比一个“牛”。“士兵核专家”张志斌,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班长入伍时只有中学文化,核物理的基本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他把所有的节假日都用在学专业上,记下了50多本学习笔记。他编写的《核反应堆训练大纲》和《使用保养条例》被海军作为法规文件颁布执行,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有一年,海军下达“核动力专业本科生考试题库”编写任务,题库前两部分由两所高等院校的教授完成,第三部分由张志斌独立承担。当海军召开题库鉴定会时,主审委员评价说:“虽然这个小伙子是一个兵,但他的知识已经达到了专家的水平。”不久,张志斌带着自己编写的3份共10万字核潜艇技术规范,参加了国家重大试验项目审评会,顺利通过鉴定。当评审团的核专家得知这些技术文件出自一个士兵之手时,齐声赞叹:“这个士兵了不起!”

    “○九精神”铸就辉煌

    海军某潜艇基地退休干部 赵忠生

    我是一名和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同时服役的老兵,在基地工作了38年,曾经担任过3艘核潜艇的政委,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支部队一步步成长壮大、走向辉煌。

    当年,建造核潜艇,被列为国家第九项重大工程。因此,就有了“○九”这个特殊的代号。在我们部队,艇叫“○九艇”,人是“○九人”,锤打出响当当的“○九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60年代末,海军组建核潜艇接艇队。从常规潜艇挑选出的36名艇员,大多数只读过初中,连“核裂变”这个词都没听说过。就是这样一群官兵,面对核物理、流体力学等30多个专业,面对上万台设备,勇敢地迈出了水下长征的第一步。当时,学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连个像样的课桌都没有,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白天一身油、一身汗地钻舱室、练实操,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专业、钻研理论,最后不仅全部通过考核,还摸索编写出4部核潜艇训练教材。这36名官兵,被誉为“36棵青松”,就是以他们为骨干的第一支艇员队,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开进了深海大洋。

    1985年,我核潜艇首次进行最大自给力试验,这是对潜艇设备性能的检验,也是对艇员生理极限的考验。当水下航行到50多天时,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要定量,洗脸更是奢望。有一天,艇长发现两名战士在舱底端着脸盆擦脸,当场就是一顿痛批。当他弄清那是一滴一滴接下来的设备冷凝水时,眼含热泪,拍了拍他们的肩头,动情地说:“擦吧,痛痛快快地擦吧!”

    核潜艇舱内高温、高湿、高噪音,空气混浊,长时间在里面生活,人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都容易紊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艇员经受着分分秒秒的考验。坚持航行到70天时,体力明显下降,多数人出现了失眠、厌食、烦躁等症状。全艇上百人,原来一顿饭能吃几十斤米,到后来连一半的量都吃不下。这时,已超过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也完成了既定任务。困难面前是止步,还是继续前行?大家一致表示,纵然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为国争光!

    就这样,我们创造了核潜艇90昼夜的长航纪录。当年某外国核潜艇长航归来时,有1/3的艇员是被抬出艇的。我们核潜艇长航靠码头时,指挥员激动地说:“同志们,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定要走着出去!”当全艇官兵坚强地走出核潜艇,顶着凛冽的寒风挺立在码头时,码头上军乐嘹亮、锣鼓喧天,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40多年来,“○九精神”像一团火炬,在一茬茬官兵的手中燃烧、传递。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核潜艇官兵才甘愿拼搏奋斗,不惧生死闯关,为党和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让爱洒满深海大洋

    青岛市登州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李希梅

    我是核潜艇部队一名普通的军嫂代表,我们也是从最近的电视新闻和媒体宣传里,知道了爱人工作上的一些情况。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们军嫂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走,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不过我们知道,他们都有一个习惯:每次出海前,总会把家里收拾好,把冰箱装满,陪着我们和孩子去看看老人,亲手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什么也不用说,我们心里清楚,他们又要远航了。分手的时候,望着丈夫愧疚的表情,我把所有的苦楚都埋在了心里,带着微笑告诉他:“走吧,你放心,家里有我。”

    就这样,在默默地守望和期盼中,我们渐渐读懂了核潜艇官兵的奉献与担当。相聚再短,我们也不孤单,付出再大,也是值得的,即使生与死这样沉重的话题,也能坦然面对。

    其实,核潜艇部队的军嫂都有三怕:一怕海上起台风;二怕关心电话多;三怕领导突然来慰问。

    有一年丈夫出海远航,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十天、二十几天过去了,我们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焦急和不安。当时,正赶上国外有一艘核潜艇失事了,大家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也很多,我们家属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我也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突然有一天,基地政委召集我们家属说要通报个情况,这下我们的心更慌了,互相打电话不停地询问,就怕出什么事,可又不愿意往坏处想。到了会议室,大家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领导说,你们的丈夫马上就要进港了,这次破例让你们到码头去迎接他们!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姐妹们哭着、笑着抱成了一团。当天晚上,我们都参加了庆功宴,能喝的、不能喝的全都喝疯了,有3个姐妹是被抬回家的。那一夜,年幼的儿子怕了,说:“妈妈,你怎么喝了那么多酒。”我一把抱住孩子:“今天是妈妈最高兴的日子!”

苏-35S:哥不是战机,是不明飞行物
第一现场
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