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民政专家夏学銮有一次去韩国访问,走进餐厅看到韩国人吃完饭的餐桌上完全没有剩菜,盘子全是空的,他顿时心生敬意,“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个民族有这样节俭的习惯与意识,真的让人敬佩”。
近日,本报报道的“烟台大学7名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一事,更让夏学銮等专家学者欣慰地看到,“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引起全民关注。
“提倡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次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摆设任何花卉,这种提倡节俭的做法不仅在官方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社会各界也都在厉行节约。从政府到民间,节俭意识蔚然成风,是让人欣喜的。”夏学銮说,我们从小就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让自古传承的节俭美德“断片儿”。
“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报道见报当天,致力于推动“光盘行动”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志军在微博上转发报道并评论:“我很尊重并敬佩他们的行为。”
他告诉记者,尽管出于健康的考量不提倡这一做法,但对于保洁员们提倡节俭的思想觉悟他表示十分钦佩。
今年年初开始的“光盘行动”,倡导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光盘”几乎已经成为人们外出就餐的共识,提倡节俭也脱离开“政府官员”的范畴,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越来越多的家庭外出就餐时,会选择适量点餐,吃不完的饭菜会打包回家;在学校,学生开始按需打饭,很多食堂也推出“半份菜”,避免学生剩饭浪费;自助餐厅贴出了“吃多少,打多少”的标语,提醒顾客节约粮食。
徐志军表示:“现在提倡节俭的社会氛围比以前好多了,刚开始推广‘光盘行动’时难度很大,大家出去吃饭总害怕面子过不去,点菜都很‘放得开’。现在,周围朋友的节俭意识越来越强,出门吃饭点菜都变得适量,剩菜一定打包。”
他说:“原来在单位食堂吃饭,中午一顿饭下来,剩下的饭菜差不多快要两桶;现在早上和中午两顿饭加起来,剩菜也就一桶。大家越来越有‘光盘’的意识。”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陈及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全世界都是如此。“不论古今,节约都是被提倡的道德。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告诉记者:“在国外,很多餐厅都有这样的习惯:在顾客用餐完毕之后,服务人员会把客人吃剩的干净饭菜打包好,留给家境贫困的主妇或者需要帮助的流浪汉。”
所以说,提倡节俭是一种普世的观念。我国资源匮乏,仍然有许多贫困人口,厉行节约更有必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专家周孝正表示,在我国,还有将近10亿的低收入群体,还有很多吃不饱饭的贫困人群。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风气,也是间接地帮助他们。
“光盘行动”推行将近一年究竟节约下多少资金,徐志军表示,到年底会有准确数据公布。但目前经过他自己的大致测算,节省下来的金额约有1000亿元。“省下来的这些钱可以更好地反哺教育、养老等民生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造福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苗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