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考卷能否真正测出博士考生的综合素质?这是长期困扰国内高校博士招生的难题。今年,南开大学试点推出“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模式,首批尝试的58位导师可跳过笔试,直接通过面试招收学生。该校希望此举录取到最具创新型科研工作潜力的考生,而非应试教育的佼佼者。
据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介绍,传统的博士生招生考试仍将进行,但符合博士报考条件、有志从事创新型研究的考生都可申请接受“考核”,直接进入导师面试环节。首批有172人报名接受考核,经过资格审查,约有100人陆续接受了考核。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考试”变“考核”,向导师放权,是“申请考核制”的重要特点。今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强化复试,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
南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说,传统的博士生招生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某一层次的知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而“申请考核制”通过对学生申请材料的审查以及面对面的交流,让考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真实全面地展现出来。
由于是第一年试水,今年南开大学“申请考核制”确定的导师只有58位,均是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佟家栋介绍,这些导师在学科上都有相当的实力,良好的研究方向和项目经费能够更好地支持博士生的培养。
向导师放权,如何保证考核的公平?佟家栋介绍,南开大学“申请考核制”强调集体决策和导师意见相结合。面试前,各学院成立了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仔细审核,着重关注考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发表论文水平、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内容。材料审核后导师组成员会打出相应分数,考生根据总分的高低决定能否进入“终极面试”。
据悉,在面试环节,各学院会根据学科需要设置不同的考核板块。化学学院面试中,要求考生先进行20分钟的学术研究背景介绍,考生需要用最凝炼的语言将数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介绍清楚,此外还要回答导师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提问。商学院则将专业知识与英文水平考核结合在一起,既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又了解他对学科前沿的关注度。虽然面试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深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兴趣——这也是传统“一张试卷决定命运”的考试模式所欠缺的。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育认为,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考核,能够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是否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学生对未来科研工作的设想是否能够与目前导师从事的前沿领域紧密契合,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满足目前国际和国内前沿学科发展的需要。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军说,“申请考核制”可以通过面试让导师对学生多一些了解,能够使不擅长笔试但综合能力很强、在硕士阶段已表现出很强科研能力、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生脱颖而出,这是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选拔出来的。
厦门大学在读硕士生吴淑琪向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提出了读博申请。在考核时,她着重介绍了自己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方法和实验意义,导师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细致追问。她说,这些提问,启发她对实验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报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的顾友谷目前是一名高校教师。他说,相较传统的笔试,感觉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压力更大,但是这种招生模式表现出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它告诉学生,要在平时多努力多积累,不能考前“临时抱佛脚”。
在对所有报名者考核结束后,南开大学将公示录取结果。佟家栋透露,目前“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模式只是一个试点,如果今年效果较好,将会向有重大科研项目和较强科研实力的导师推广,最终在全体博士生导师中实行。
本报记者 张国 通讯员 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