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校园海选”贯穿全年 不“放过”任何一个孩子

合肥瑶海区:“不落幕艺术节”开启“颠覆性”德育实验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解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06日   08 版)

    就在不久前,合肥市和平路小学6年级学生姚巧巧在12岁这年,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有份量”的奖学金——1万元。

    这项由知名企业家严介和设立的“个性奖学金”,以“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5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旨在鼓励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

    姚巧巧这个兴趣广泛的女孩酷爱书法、国画,通过了国画5级和书法6级的考试,她还是学校管乐队的成员,参加过“鼓管乐队”展演,该乐队获得合肥市一等奖。此外,她还担任校红领巾小广播站的广播员和校记者站的小记者,平日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也少不了她的身影。

    在她看来,自己很多才能都是在学校举办的“德育文化艺术节”上获得锻炼和展示的。现在,和姚巧巧一样,瑶海区每年有5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到这项贯穿全年的活动中来。

    据了解,自2011年起,瑶海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德育文化艺术节”,至今从未间断。

    “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繁重等现象,使德育工作更加重要和紧迫。”据瑶海区教体局副局长王兴桥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开展起来有难度,其原因在于,家长、学校起初不太重视,而且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为此我们提出,把德育融入活动中,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上而下地推进实践活动的整体覆盖。”

    在王兴桥看来,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让德育工作有了重要抓手,可以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开朗的品质,同时引导学校形成“德”“智”并重的综合评价观,让孩子在“始终充满笑声与歌声”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特长,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特长,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在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教导处史玲玲看来,参加文艺活动是接受德育的最好契机。然而之前的现实是,很多孩子因为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的问题,往往被“排除”在舞台之外,由此引发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据史玲玲介绍,目前德育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有10项之多,其中有“读好书”、“秀口才”、“扬歌声”、“奏鼓乐”、“办社团”等,各班级可以围绕这些主题,结合校园文化特色自主设计活动。“就像校园里的一场‘海选’,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舞台,优秀的还可以去区里展示。”

    “只要老师用心,就一定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一次登台经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史玲玲对此深有感触。

    史玲玲有一个5年级的学生,个子1.75米,平时有些爱动,班上组织朗诵比赛,这个孩子始终记不住台词。

    “我忽然发现,他站得非常直。”于是,她把这个同学安排到“旗手”的位置,其他孩子朗诵到一个节点时,由他负责出旗。

    “没想到,为了集体的荣誉,他注意力特别集中,一点儿也没出错。”据史玲玲介绍,“自从这次登台后,这个同学就变得合群了,做事也能专注了。”

    “作为老师,应当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合肥市和平路小学辅导员罗媛总结道。

    据了解,考虑到活动中性别均衡的问题,合肥市教体局特别规定,舞蹈之类的活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男生参与。

    为此,和平路小学不久前彩排了一场名为《绽放》的舞蹈,罗媛“硬生生”地拉了8个男孩过来。

    “不少男孩没有舞蹈基础,甚至说起跳舞就嗤之以鼻,家长也不太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此,罗媛和指导教师特意为他们设计了动作简化的角色,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节目在区里德育文化艺术节上得了特等奖,最后被选送参加省里的汇演。

    “要不是那8个极富‘喜感’的男生参与,也许节目的反响还没这么大。”罗媛说,很多男生的家长站在台下惊呆了,“几乎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的原则是,校校有活动、班班要参与、人人能展示。”据瑶海区教体局团委书记熊伟介绍,区教体局要求各校在开展德育文化实践活动时,以体验教育为基本路径,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设计出便于推广和普及的活动形式,并形成品牌特色。

    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身材偏胖、协调性不好的男孩究竟能不能胜任健美操比赛的领操人?”不久前,和平路小学的青年教师杨昆干了一件外人看来“有违常规”的事,他把一个不被看好的孩子摆在艺术节重要的位置上。

    “这个孩子在班上有些调皮,说起话来时常没有分寸,经常被其他同学嘲笑,可是他就是喜欢做操,虽然动作不标准。”为此,杨昆希望给他一个“找回自信”的机会。不过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领操人动作不到位,整个团队会被扣掉很多分。

    为此,全班展开大讨论,在杨昆的说服下,同学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如果可以让一个同学赢得自信,就值得让他尝试。

    随后,杨昆期待的场景出现了,“课间时,几乎所有同学围在他的身边,帮他纠正动作,而这个孩子回到家,就对着视频练起来。”

    “德育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亲身参与,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杨昆说。

    姚巧巧对于雷锋精神的认识就得益于这种自我教育。

    在一次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中队会上,她担当主持人。对于这些“00后”的孩子来说,雷锋显得有些遥远,不过,她和同学一道,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搜索雷锋的各种故事,汇集在一起,通过快板、话剧等形式进行演绎。

    “其实,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做雷锋。”姚巧巧总结起自己的学习心得来头头是道。

    和姚巧巧一样,同学吴思叶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少先队队歌,在一次中队会上,她担当队歌合唱的指挥。

    临场时,她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出错,“不过音乐响起时,人变得平静起来,内心充满了震撼。”她说,“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应当经常把队歌唱起来,把鼓号演奏起来。”

    “对家长来说,我们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参加各项活动,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锻炼。”吴思叶的母亲叶冬梅认为,参加德育活动,并不会拖文化课的后腿,“反倒是加分”。

    在叶冬梅看来,为了能够抽出时间参加排练,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态度更认真、效率更高了。

    “不过家长的导向也很重要,要端正孩子参加活动的目的。”学生金若逸的父亲金进生认为,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每年一届的德育文化艺术节上,金若逸凭借自己在英语演讲、钢琴、小提琴、演唱方面的突出能力,拿过各种奖项。

    一位老师曾经建议,金若逸完全可以走小提琴专业演奏的道路。不过,孩子学了6年的琴,金进生从未让她考过一次级。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能拔苗助长。”在金进生看来,“现阶段应当全面发展,现在就划定一个圈,为时过早。”

    显然,校园里的文艺活动多了,家长的关注度、参与度无形中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

    瑶海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总结道,“德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它充分调动并整合、优化学校、家庭的德育功能和资源,构筑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据了解,目前该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解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06日 08 版

合肥瑶海区:“不落幕艺术节”开启“颠覆性”德育实验
比赛第二 交流第一
团情微讯
王彪:戈壁滩上的红柳
团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参加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两国元首同意进一步深化中乌战略伙伴关系
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
理性对话并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