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逢有法国总统、总理访华,中法媒体都会密切关注中国又从法国订购了多少架空客飞机、多少个核电机组,然而,从去年5月奥朗德政府上台以来,情况似乎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因为不论是法国外贸部长、外长中国事务特别代表,还是总统、总理本人,几乎每一位到访中国的法国政要都会强调“法国希望与中国继续巩固在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的合作,更希望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换句话说,法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占据并扩大其在中国民用核能、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份额,开始明确要求将触角伸向农产品、食品加工、医药卫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如果说,法国政府及企业以往着力主攻核能、航空航天合作等“大订单”的话,那么,当前两国经贸合作正在呈现从主攻“大订单”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的态势。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转变,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力的驱动。
从法国内部乃至整个欧洲市场上看,2008年欧洲债务危机对法国影响巨大。危机发生以来,法国财政赤字难以控制,国内需求疲弱,出口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大多数企业处境艰难、日子非常不好过。于是,它们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出面“推销”,扩大海外出口,以维持生产及全球市场份额,保障就业率并借此推动法国经济尽快复苏。这客观上促使奥朗德政府推出所谓的“经济外交”。于是,从今年年初以来,法国外贸部长布里克、外长中国事务特别代表奥布里以及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等都在不同场合、不断呼吁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推动新领域合作。此次,埃罗总理访华也在首场活动呼吁中法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埃罗说:“法国不仅是一个浪漫的国家,也是一个科技大国,代表了‘高质量’和‘精品’,在核能、航天、汽车等领域具有优势。我们期待着两国能在新的历史阶段,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双赢。”
此外,法国极力推动经贸合作多样化的另一大原因,是希望改善两国贸易严重失衡的问题,以期推动两国尽快实现贸易平衡。
过去几十年间,中法贸易额的主要贡献来自“大订单”,但“大订单”毕竟数量有限、种类单一且周期长,这就造成了两国贸易长期失衡的严重问题。以2009年为例,中法双边贸易额为525.5亿美元,其中,法国对中国出口110.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415.4亿美元,法方逆差305.4亿美元。中国成为法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2009年以来,中法虽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减少贸易逆差,但2012年法方对中方仍有265亿欧元的逆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占据了法国对华出口商品的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占最大量的就是空客飞机等大宗商品。2007年空客中国公司落成直接导致法国交付中国空客飞机数量下降后,法国对中国出口的运输设备所占出口总额比例大幅下跌,两国贸易逆差随即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
为了“减少逆差”,法国政府开始有意引导企业调整对华出口产品结构,在继续维持核能、航空航天等大订单合作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扩大对华医疗卫生、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于是便有了中法疫苗生产、动物饲料加工、葡萄酒及猪肉制品出口等新项目,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而从外力驱动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法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食品加工、医疗健康、城市交通、节能技术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这些也恰好是法国的优势领域,这为双方展开新领域合作提供了可能。
为此,法国开始转变经贸合作战略,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3年法国企业在华计划》中,打出了“食”(即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农业设备)、“康”(即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医疗服务)、“信”(即软件、信息化、电子商务、高端电子元件)、“城”(即可持续城市规划、节能建筑改造、环保器材)4张牌,以期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推动新领域合作。
从短期来看,这些新合作似乎无法与以往的“大订单”相提并论,但从中长期看,这些新项目正在逐步成为潜力无限的“大买卖”。以中法在武汉的合作为例,两国正在武汉实施一个宏大的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范围涵盖公共交通、能源使用、环境保护、污染物处理以及建筑材料改造等等,工程规模不可谓不大,如果再算上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改造工期,那必定是一桩不输几十架空客飞机的“大买卖”。况且,如果武汉项目进展顺利的话,法中两国也可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中国的其他省市,届时不仅中法企业将从中受益,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也将有望迎刃而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