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下村寨 收绣品 边创业边推广民族技艺

“青年恒好”织梦编织吧落户云南林职院

本报记者 蔡梦吟 陶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09日   09 版)

    12月5日,织梦编织吧在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张营业。织梦编织吧的团队成员是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3个热爱编织的同班同学:汉族的熊兵、傣族的杨斌、白族的王燕茹。别看这支队伍人少,负责人熊兵可是斗志昂扬:“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仨也能成为未来的‘中国合伙人’呢!”

    熊兵的乐观是有底气的。在今年7月由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第三届“青年恒好”大学生公益创业展示活动中,熊兵团队的编织吧项目脱颖而出,以第三名的身份入选“全国十佳校园编织吧项目”;12月5日,在由中国青年报社、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青年恒好”织梦编织吧落地仪式上,团队又获得了6万元的“恒源祥”创业基金,熊兵和小伙伴们准备凭借这“第一桶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由于“队伍里三分之二的成员是少数民族”,熊兵团队很自然地把创业和传播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现阶段,他们主要是以民族图腾崇拜、自然人文景观等为题材,编织独特的饰品、纪念品,并尝试将之引向市场。据恒源祥方面介绍,该公司将在云南省内的所有旗下门店里展示、推介熊兵团队的作品,为熊兵团队获得市场的认可铺路。

    熊兵明白,如果只靠他们3个人编织,不仅产量成问题,作品的创意也将面临匮乏的窘境。经过和王燕茹、杨斌的反复商量,3个人作出了一个决定:下村寨订购、收购绣品!“很多村寨里的古朴绣法都正在失传。如果我们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将这些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和推广,岂不是一举两得?”杨斌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已经深入走访了红河州的万红、可邑和大理市的周城等少数民族村寨,和当地许多“编绣能手”确立了合作关系。王燕茹指着脖子上漂亮的绣品项链说:“这就是村寨里一名妇女绣的,我们把它深加工,配上精美的链子,在学校内外都很受欢迎。村寨的妇女们多了一条增加收入的路子,也非常积极。”

    创业的光明前景,让这3个年轻人踌躇满志。眼下,他们正在申请注册公司,计划由熊兵负责统筹,杨斌负责设计,王燕茹负责推广,“等公司规模大些了,多招些学弟学妹来入伙”。编织吧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的努力并不被同学们看好,而现在,已经有学弟学妹追着要和他们一起干了。

    对于未来的“公司规划”,他们有着美好的憧憬。“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日常的佩戴或使用,将来我们想开辟一块新的业务,面向中高档的家装品和纪念品市场。”尽管听上去似乎有些遥远,但王燕茹一脸庄重和认真,“说不定还会推出一些限量版,每款产品融入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故事。”

    恒源祥(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今认为,绒线编织很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绒线简单易保存,销售风险小;另一方面,它可以激活大学生的创造力——你可以编织成衣、帽子、围巾,也可以编织饰品、家居品,还可以编织艺术画……有一万种可能!”

    虽然还是一名未褪去青涩的学生,但谈起创业,“未来的CEO”熊兵显得稳重而自信。他说:“在学习创业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在不断成熟。我们做的是有利于同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事情,这让我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据了解,“青年恒好”是由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与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一个关注青年成长、成才,服务、扶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开放性公益实践平台。每年围绕不同的创业主体,征集优秀创业计划书并为大学生提供物质资金支持、创业指导培训,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并把社会责任的基因注入中国未来的创业者。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负责人也一直强调,要通过“青年恒好”活动,将社会责任的基因注入中国未来创业者中。

下村寨 收绣品 边创业边推广民族技艺
赵楚瑜:数据服务体育 闯出创业新路
微校直播
图片新闻
欢迎订阅《体坛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