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30名来自四川、甘肃等贫困地区的女孩儿,集体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这些大多头一次来到首都的乡村姑娘,却并没有表现出初到大城市的羞涩。她们化着妆,戴着小首饰,踩着松糕鞋,个个“美丽冻人”。看到帅气的仪仗队士兵,不少女孩儿兴奋地喊着“兵哥哥”,并跑过去和士兵合影。
这些年龄在16~20岁的乡村女孩,目前在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幼师班学习。10月15日,经过各地妇联选拔,在农家女助学金的资助下,她们来到这所农家女学校,接受3个月的免费幼师职业培训。而之前,她们初中毕业后有的在家帮忙务农,不少则出门打工。
她们并不像多数人想象中的乡村姑娘。看起来,她们和大城市里幼师学校的学生几乎没两样,活泼漂亮,充满自信。站在讲台上讲绘本故事的广东姑娘小赖,虽然带着些客家口音,对内容并不熟悉,但咬字清晰,面带笑容,而且语气生动。下面的女孩们也积极地互动,“大脚丫姑娘的梦想是要站上舞台跳芭蕾舞,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啊?”小赖问。“当老师!”“嫁个有钱人!”下面的姑娘们毫不掩饰地喊着,接着是一片哄笑。
她们几乎都有智能手机。每天下课,她们就拿着手机跑到学校围墙边的楼梯上,借着隔壁度假酒店的免费无线网络,在寒风中上一会儿网,下载些歌曲和最新的韩剧。
她们中间,有的去东莞的工厂做过工人,有的在酒店做过服务员,有的在超市做过收银员,一位姑娘甚至曾在北京的别墅小区里做过保安。那时她们每月能赚两三千元,养活自己不成问题。然而这些工作,却不能满足她们对未来的期待。她们觉得打工无聊,重复性太强。当妇联的干部找到她们,说有机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大都欣然接受。尽管拿着农家女学校颁发的就业证,只可以到民办幼儿园当老师,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如果想到公立幼儿园任教,就要继续学习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而考取资格证并不容易。但大多数女孩儿还是希望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结束后回老家做一名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学校的课程安排紧凑,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每天晚上也要上课。按照培训目标,学习结束后她们将能用电子琴双手弹奏并演唱10首以上的儿童歌曲,能跳10支以上的儿童舞蹈,能给孩子们画绘本故事,制作手工玩具,并且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儿童心理。 这样的标准,据了解通常要经过最少3年的幼师职高学习才能达到,而这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农村女孩儿只要3个月,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据介绍,开办于1998年的农家女学校得益于农家女助学金项目的建立。农家女助学金的宗旨是,扶持农村贫困地区16~18岁的大龄辍学女童或20岁左右的农村女青年,到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分别接受1~3个月或1年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让农家女在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的同时,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助学金赞助的培训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起初是计算机和餐饮服务的培训,而后有了家政和美容美发,现在主要进行幼师和速录的培训。现在市场火爆的家政服务培训,却常常得不到赞助,因为慈善资助方认为,家政服务工资待遇好,希望从事的人很多,她们可以自费接受培训。而很多城市的打工子弟幼儿园和乡村民办幼儿园工资待遇不高,吸引不到老师,导致办学困难。
“现在的女孩儿和10年前来此学习的农村姑娘有很大不同。”学校的一位老师说,那时的女孩们多希望通过学习尽快工作,养家糊口。“现在的孩子们更自我,更有主见,颇有些‘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味道。”教室的黑板旁贴着学员的登记表,上面除了各自的基本情况外,还附上了性格、理想、座右铭等。“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处可走。”学员们用各自的笔迹写道。来自四川的谈雨,理想是“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她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