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在同栋宿舍楼男女混居朝夕相处数年的十来个同学,11月中旬相聚首都体育馆,同看李宗盛演唱会。那晚的歌声,记忆犹新:成百上千的荧光棒一齐挥动,现场万人大合唱早早始于第四首歌,《生命中的精灵》。台上“小李”唱至《领悟》,满头斑驳白发的他顷刻泪奔。《问》《鬼迷心窍》《寂寞难耐》《我是真的爱你》《山丘》《我是一只小小鸟》《給自己的歌》……近3小时,30首歌,旋律大不同,主题却相似——李宗盛给大家设定的“自考题”,“既然青春留不住”。
那几天,“李宗盛”成了京城各类媒体文娱板块的共同关键词。在头条“李宗盛演唱会”的光芒之下,其他文娱新闻都不得不“被汪峰”。
关于李宗盛,要说的太多。夏天,他的新歌《山丘》一经推出,即成很多人的“心头爱”,在我看来,《山丘》绝对是2013年度华语音乐的最高峰。此番11月演唱会的尾声,《山丘》点燃全场第N轮共鸣,万人跟唱《山丘》,场面感人至深。
最近两年,偶尔会回看自己的前40年,每一次的心情,都是费翔老歌里的那两句词,“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时却空空的行囊”。而把如此心境写到极致的,思来想去,真的只有李宗盛,比如,他在11月演唱会上的压轴曲,《给自己的歌》。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这样的歌词,放在十几年前,我未必愿意沉下心琢磨,也一定不能品出其间况味。但当我不情不愿而又无可奈何地迈过40岁这道坎后,就在某一个听歌时刻,不经意间发现,这些歌词,写的分明是自己。
大多数人的年轻岁月,大概更像李宗盛的另一支歌,《与自己赛跑的人》,“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就这么跑啊跑,转眼跑到中年的门槛,回头看,那种“意义非凡的胜利”争取到了吗?那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是什么?类似的疑惑,你有没有?
不再向往与自己赛跑,找一处安静角落听几遍《给自己的歌》会更有趣。“是不能原谅,却无法阻挡,恨意在夜里翻墙。是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谁在你心里放冷枪。”同样是这一串文字,不懂与懂得,两者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就是两个字,“时间”。
曾经有人来问我,一个中年人如果还说“一夜长大”,会不会很可笑,会不会很无耻?我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时无语。可如果不可以这样说,那个中年人还能说什么?我们总是爱用各式各样的漂亮辞藻来蒙蔽自己,往事随风,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几多风雨,等等等等。但是,当更多真实一点一点地向自己走来,所有的自我蒙蔽,特别的不堪一击。
前不久,很偶然的原因,跟几个熟人吃了顿简单晚饭,那顿饭的珍贵,是几个人安静地聊了一些心里话。这几个人彼此认识的时间,长的20年,短的16年,有多久没一起谈心?往短了说,至少也快一年了。在越来越疏于联络的最近几年,每个人的际遇,越来越不同。但在我看来,每个人,走到哪一步,定有他或她的原因与道理。无论他或她身处哪个位置,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煎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时候,多数人眼里的“得”也是一种“苦”,多数人眼里的“失”却未必不是一种“乐”,所以,如果你吃不了各式各样的“苦中苦”,就认命,选择忠实自己,寻找自己的小快乐。安静地活,怎么就不是福气?
而小快乐随时随处可寻,只要你自己愿意。就比如这个刚刚过去的11月,我无意间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文艺月”:月初,去看俄罗斯3D“土豪”电影《斯大林格勒》;9日,第三度温习《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看其千场纪念演出;16日,与大学旧友围观李宗盛;19日,看了巨幕版的《地心引力》;月底,看了两大银幕硬汉联袂《金蝉脱壳》……走进剧场,走进影院,一个个平常日子,一下子就涌来了那么多活色生香。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该还的还,该给的我给。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我不过是想弄清原委。”《给自己的歌》的这分坦然,这分无所谓,应该成为中年人的必修课。甚至,我都不认为,人到中年的我们要去“弄清原委”。该还的还,该给的我给,足够了,凡事要弄清原委,未免活得太累。
陈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