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养二胎给了我们换一种活法的机会

本报记者 庄庆鸿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11日   07 版)

    冯迪,31岁,浙江台州人,妻子是独生子女,2013年刚有了第一个孩子。

    “你会生二娃吗?”

    面对这个问题,冯迪淡定地回答:“应该会生俩吧。”

    同一个问题,冯迪的姐姐冯莉就决定不要二胎。理由是,生二胎的精力、金钱“成本账”居高不下。她用女儿的周末辅导班举例:“家长周末都花在接送孩子上面了,如果养两个,人不是要累死啊?”

    但冯迪却认为:“参加这么多辅导班没啥意义。”在他眼里,小侄女过得“很惨”,“没有双休日,一周上7天课,简直摧残少年儿童。让我一周上7天班,别说连续三四个月,要是连续一个月,我肯定疯了。”

    他正是看到小侄女的辛苦,才决定:“我的宝宝,以后每周最多上一天辅导班。”

    “单独二胎”政策最多只能覆盖到2000多万人,但它撬动的,可能是一个国家年轻父母的教育观。

    冯迪就认为,二胎家庭才能做到少上辅导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你不给他安排项目,他就很孤单寂寞,两个孩子就可以互相作伴,反而省心。”

    “但是周围孩子都去辅导班,你不让他上吗?”冯莉问,“会不会和周围小朋友不一样?听说有的小学老师,上课讲得很浅,内容都在辅导班教,不能不去上啊。”

    “不上就不上呗,非要跟人家比较干啥?”冯迪反问,“如果产生了厌学情绪,反而更不好,在学校上课都没兴趣了。”

    “如果两个娃都只能接受差一点的教育,还是生一个比较好。”这是冯莉的教育观,而弟弟却相反。

    其实,冯迪自己就是周末少年宫的数学辅导老师。但他总跟学生说:“不要每个周末都排满,至少留一天让自己出去玩,放松心情。”冯莉信奉的是“精养”的育儿观念。她买了一大堆育儿书籍,孩子5岁前还请了一名专职保姆,上小学后也是每天接送。

    “一个阿姨都还不够,还得我帮把手,不然她得一直盯着孩子,都不能吃饭了。现在电器、插头什么的都不安全。如果有两个孩子,大人还怎么带得了?”冯迪则反驳:“穷有穷养,富有富养,就看每个人自己怎么想的吧。我觉得亲人带孩子比较好。”

    他举了个例子:他的一个男同学,从小在家就是保姆照顾,父母负责赚钱,很少费心照顾他。结果他现在虽然结婚了,但家庭观念就比较淡漠,“下了班不怎么喜欢回家,也请了个保姆料理家务。”

    作为80后的冯迪,就是和姐姐在巷弄里“一起玩着长大的”,家长从不接送上下学。独生子女的“金贵”,让很多家长不敢再“放养”孩子。

    冯迪希望,二胎政策能让他的下一代重新回到“让孩子皮实”的“放养教育”中。

    在辅导班上,他就看到有小学六年级或初一的孩子领着弟弟妹妹来上学。“有一年,班上一个女生有弟弟。我上课一拖堂,她弟弟每次都在门口巴望着。孩子有两个的话,也会相对听话,不娇气。”

    对于“二娃”的经济成本账,冯迪并没有过分担忧。

    从宝宝出生到现在,他们没有买过一件婴儿衣物,全都是亲戚朋友送的。“因为我这是头一胎,亲朋好友送来的尿布都用不完。否则每天尿布大约需要12元,其实也是不小的开支。”冯迪说,“我们开销不是很大,一个月奶粉1000元。不啃老的话,2000元是至少的,3000元也不奇怪。”

    “其实如果养二胎,会比一个孩子经济一些。”

    “二胎可以用头胎孩子的用品,婴儿衣物男女都可以通用。”他举了一部80后童年很熟悉的日本动画,“你看过《樱桃小丸子》没?小丸子用的一切都是她姐姐用过的。当然,如果孩子性别不同,花销就变大了。这些都是变量。”

    有机会要两个孩子,对于“独一代”的80后和90后,将可能是改变幸福观的政策。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物质的社会,工资涨幅跑不赢CPI涨幅,关系到孩子的各种花销都很昂贵。所以,我们在拼命挣钱,然后为了孩子咬牙砸钱。但是否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冯迪给出了他的思考,“也许,平平安安养大一男一女,不要过度追求所谓‘品质生活’,别给孩子太多压力和要求,大人和小孩才会活得更幸福。养二胎,也许等于换一种活法。”

年轻人,你的人生怎样与国家同步
房子是理想,但不是全部
外地妈妈的教育经:且行且看
去农村不止是种地喂猪
养二胎给了我们换一种活法的机会
从“月”到“天”,创业手续简化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