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喜欢“用同龄人教育同龄人”,但18岁的冯昊怡还是“一不小心”成了励志故事中的主人公。
在北京理工大学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胡海岩致辞时以计算机专业2013级新生冯昊怡为例激励同学们“自强不息、敢于担当、追逐梦想”;而冯昊怡本人也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和同龄人一起分享了“因为家境不好,只能让自己更早成熟”的经历以及“早熟的副产品”。
这个来自河南登封的农村男孩,从高一起就边读书边“做生意”赚钱,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还时不时为家里添置大件;今年高考结束后,他开办了一个面向高中生的补习班,居然招了100多名学生,两个月赚了7万元。
用知识创造财富供自己读书
冯昊怡上高一时,一直在煤矿工作的父亲患了硅肺病,不能再下井挖煤,只好回家和母亲一起务农;而两个姐姐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刚刚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家里的经济压力骤增。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14岁的少年开始琢磨起了“生财之道”:自学计算机知识,为一些小企业设计网页,或者做搜索引擎优化;给刚刚兴起的网络商城做校园代理;在校园里推销教辅材料,“高中我卖出去了1万多本书。”冯昊怡笑嘻嘻地回忆自己的销售业绩。
冯昊怡的“生意”离不开网络,他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到自己租的房子里,用姐姐淘汰的一个旧笔记本电脑上网“工作”,经常忙到凌晨两点才睡,5点30分又起床返校。
一心想扛起家庭重担的冯昊怡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辛苦,而是自豪于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再没拿过父母一分钱,还给家里买了第一台空调、第一套沙发。
而最让冯昊怡感到骄傲的一点是,他一直是在用自己的头脑、知识和技能创造财富,“从来没干过去餐馆端盘子、洗碗”之类的纯体力活儿。
虽然颇有商业头脑,但冯昊怡的“生意”也有“翻船”的时候。去年高考过后,他就办过一次补习班,只招来40多个学生,却请了10个老师,结果当然是亏损。
因为生病发挥不好,冯昊怡的第一次高考成绩只比一本线高出30多分,上不了好大学,他决定复读。考虑到英语是自己的短板,复读期间冯昊怡打算去一家著名培训机构上个补习班。可报名时他发现“太贵了”,“7个课时,学费2980元,几乎是我爸妈半年的收入,农村孩子根本上不起!”
本来因为赔钱打算再也不办补习班的冯昊怡,想法变了:“接着办,我要办让农村孩子上得起的补习班。”
今年高考一结束,冯昊怡就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这次他有经验了,教师只有包括他在内的3人,但各有专长;共180个课时,学费只有600元;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外,还有高中生最关心的心态和情感课。
因为教的内容“实在、有用”,今年的补习班招生很好,不仅教室里满满当当,楼道里都坐着学生。
18岁生日做了18个小时的练习题
“忙着赚钱会不会影响学习?”这是高中期间父母和老师最担心的事,也是冯昊怡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今年高考以601分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后,冯昊怡被视为“赚钱与学习两不误”的典型。但冯昊怡坦言,赚钱对学习还是有点影响。“我初中时一直是年级第一,中考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登封一中,但高中再没拿过第一了,最好的成绩是年级第五。”
不过,冯昊怡对此并不在意,“我从初中起就不太看重成绩和名次了。想想看,上小学后谁还会关心你上幼儿园时拿过多少朵小红花,高中时谁会在乎你初中考第几名?看起来我是不务正业,但接触的东西多了,我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
冯昊怡和人们印象中努力刻苦学习的农村贫困生形象的确不太一样。他课余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对待作业,他的态度是“语文作业坚决不做,数学作业一定要做,英语作业选做”;高中时间那么紧张,他仍然坚持每周都要买一些新闻类和计算机类的杂志读,还经常溜达到国外的网站上闲逛,只要有新电影上映,一定要挤时间去看。
不过,看似不刻苦的冯昊怡该勤奋的时候绝不含糊。初三时,他因为患强直性脊柱炎而休学了7个月,住院的日子里,他坚持自学,中考前3个月才返校,结果拿了全市第一。也正是在住院这段时间,他出于兴趣自学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高中“做生意”埋下了伏笔。
高三复读,背水一战。18岁生日那天,冯昊怡做了18个小时的练习题——6个小时的数学题,6个小时的英语题,6个小时的理综题,以此当作自己的成人礼。
让人意外的是,无比热爱计算机和网络的冯昊怡,最看不惯身边一些同学从早到晚打网游或者刷微博、微信、QQ,“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状态”,“通过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来确定存在感”。在他看来,这种网络生存不过是看一些八卦而已,什么东西也学不到,纯属浪费时间。
于是,开学典礼上代表新生发言时,冯昊怡和大家分享的其“早熟的副产品”里,除了感恩、责任、行动力之外,还有一项内容是:“网游是青春的坟墓,手机也是青春的坟墓”,90后应该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在现实世界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如今,冯昊怡一边忙着大学的学习,一边还继续谋划他的补习班事业:和2000多名高中生在QQ上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为下一次暑假回乡开补习班聚拢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