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如何在实现高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增强院校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业界并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和认可,是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条件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2012年连续5年初次就业率列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前茅。近5年毕业人数均在3000人以上,一次就业率连续达到高水平。黑龙江省教育厅连续三年经“高校——教育厅——第三方”三级统计核查方式,向社会公布初次就业率情况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均排同类院校第一名,同时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就业评估优秀学校,2011-2012年度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院校。
1.促进就业的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的有力措施
一是制定了《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共分为6章49条,涵盖了就业工作职责分工、就业(顶岗实习)管理、就业程序与手续办理、就业经费及工作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评选先进及奖励办法》。《办法》涵盖了评选范围、评选条件、评选办法及程序、奖励办法、奖金使用范围等主要内容,对具体评选办法、申报条件、人数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是加强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近年学院将就业工作专项经费预算提高到年度全校学生学费的2%以上。就业工作经费的使用要求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主要用于实习就业市场建设、就业指导、供需见面会、就业宣传、学习培训、表彰奖励等就业工作。
四是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任组长,同时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队伍,确立统筹协调、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
2.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思路及方法
一是坚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两个需求,一个目标”。学院办学思想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两个需求”指学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上大学的需求;培养学生能够满足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一个目标”指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
二是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适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做合一。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课程标准制定等职责,从而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传统,开发了“1363”(1个团队、3个阶段、6个步骤、3段认证)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按照“真实性、生产性、示范性、开放性”及“教学、培训、鉴定、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为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目标,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厂一体”实训实习基地,形成了集职业能力训练、职业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建立双导师制、师徒制,学生毕业实践答辩工作在实习现场进行,以企业专家为主组成答辩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定。
三是坚持“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积极推行“四能四证”制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发展能力”等四大核心能力,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认证证书”。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具备21种鉴定资质。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四是构建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与创业》等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就业障碍,成功就业。
五是积极践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院方、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要求和培训计划。目前学院与中国建筑总公司、中海外、中铁、中冶、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等国家大型建筑企业共建348个校外实习基地,从根本上保证了每年近4000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
六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道路。发掘校友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校企合作成效
1.构建符合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零距离对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自1998年始创“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以学校为教育主体,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职业基本能力。“1”以企业为教育主体。把学生安排在管理模式先进的国内500强为主的大型企业、建筑市场发展健康的地区和有代表性的大型工程项目中,以员工身份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顶岗实习1年,充分培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两个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顶岗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实践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三个专业按照CDIO国际工程教育能力对人才培养大纲进行职业能力分解,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3.5+1+0.5”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学习实训三年半时间,主要是通过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质、职业基本能力等;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明确就业岗位方向;毕业前回校专项培训半年,总结、凝练“3.5+1”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筑业培养施工、管理一线的创新型高素质卓越现场工程师。
2.探索校企合作、引厂入校的新模式
一是“股份制校企合作”(校中厂)模式。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签订股份制合作协议,由省建设集团分别建立全套钢结构设备生产线1.5条和外墙彩钢装饰砖生产线1条,该项目由省建设集团投资,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设备入股,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生产用地,乙方在甲方提供场所进行生产加工,无偿提供一体化教学服务,保证为学生生产实训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按双方所占股份,以单项工程利润进行利益分配。
二是“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模式。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达成协议,利用省建设集团的科研优势,抽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省建设集团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包括科研、教材编写等)研究与开发。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学习,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
三是“校企合作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在理事会框架下,建设成立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所、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所等5个对外技术服务实体,为企业解决工程中技术难题和质量通病,既创造价值,又锻炼了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
四是“校企合作专家咨询”模式,成立办学理事会。成立学院和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职责。实现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发展。
3.专业设置特色鲜明,符合市场岗位需求
学院按“紧贴市场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培植特色强专业”的思路,专业设置与哈尔滨市第二、 三产业结构和五大新兴产业(建筑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酒店旅游服务产业)相适应,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规划相适应。现有国家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
一是建立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设置专业,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如能源方面、新农村建设、高新技术等)。
二是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使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对一次就业率、一次报到率低于90%的专业亮“黄牌”,对连续三年一次就业率、一次报到率低于90%的专业亮“红牌”,予以撤销或合并。
三是搞好新专业开发建设。认真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及时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状态,做好专业开发准备,建设一批走在市场经济发展前沿、引领职教领域专业发展的新专业。
4.专业能力培养硕果累累,斩获各项大赛荣誉
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共获奖项214项,其中建工学院学生获全国高职院校“鲁班杯”建筑识图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1名特等奖,2名一等奖;获第四届黑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团体奖。在全国各项大赛上都斩获大奖。
三、毕业生表现
学院坚持保证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能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广受社会、企业的赞誉,学院社会声誉迅速提升。建校65年为全国建设行业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1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多数成为我国建设行业的中流砥柱。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区域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建集团、中铁集团、黑龙江省建设集团、龙建路桥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政工程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就业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满意度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连续多年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