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青年文明号温暖麻风病人

本报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1日   01 版)

    对于麻风病,许多人都是谈“麻”色变,但在被称为“中国麻风第一村”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却有一群70后、80后组成的医疗团队,天天与麻风病人打交道,其中坚守时间最长的已有10多年。

    让病人安心休养快乐生活

    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西南部金车山中,主要承担麻风病治愈畸残者的医疗、康复以及重症现症麻风病人的救治。

    目前,“麻风村”共有84位休养员,平均年龄74岁,居住时间1~62年不等,平均居住时间30年。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患病后大多会产生不可逆的畸残而丧失劳动力,难以回归正常生活。“他们无家、无亲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人群。”住院部护士长潘美儿说。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医生护士除了为他们提供规范的医疗护理,更多的是生活的照顾和心理的呵护:每天为他们滴眼药水、拔睫毛、泡手、溃疡换药、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服务以及整理房间、心理疏导等等,让他们安心休养,快乐生活。

    今年33岁的归婵娟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她在嘉兴医学院毕业后,2004年1月来到“麻风村”。

    初到住院部,面对这群特殊病人,归婵娟说,自己首先感到的是恐惧和茫然。“读大学,教科书中有关麻风病的内容,就那么薄薄的一页纸。没想到自己要成为麻风病院的护士。”

    上班第一天,归婵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第一次给患者输液,手上找不到静脉,便到脚上找,“一捧起脚,就闻到一股扑鼻的腐臭,差点呕吐。”归婵娟说,到后来才慢慢习惯了。

    有这样经历的,不只是归婵娟,几乎每一个初到这里的年轻人都会遇到。26岁的王超霞是麻风村最年轻的护士,2008年才来到这里。她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发现这里的人很友善,很热情,渐渐地对这里产生了好感,现在这里的每一位休养员都像我的亲友一样,自己的心情也会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

    “麻风村”几乎与外界隔绝,行动不便、缺少与外界联系的麻风病人,便把诊治医生和护士看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潘美儿说:“病人没有子女,在这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子女。”

    湖南籍青年医生谭又吉,今年33岁,在住院部工作了10年。他曾有机会成为一名皮肤科医师,但还是选择在这里工作,每遇到节假日还主动请求值班,他说:“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

    70岁的麻风病人张爱风眼手足残疾,长期卧床,能够从床上坐起,活动下身子,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主任医师王景权有空的时候,就会把病人抱起来,一点点儿地将她挪动到床边,用被子固定好,让老人享受这难得的休闲运动。虽然每次都要花费近10分钟,可王景权觉得自己让一位老人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辛苦付出很有价值。“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年轻的护士沈国丽,日常坚守在“麻风村”,与住院麻风病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次,85岁的麻风病人张彩宝因为手术后视力不便,她就把老人从手术室背到床前,一点也不嫌弃。如今,张彩宝经常会说:“国丽就是我的亲孙女。”

    “麻风村”的年轻人还经常向麻风院区的图书室捐献书籍,与休养员开展象棋比赛、趣味运动会、唱红歌等活动,并自费为休养员优胜者颁发精美的奖品,活跃休养员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有的只是坚守、奉献和关爱”

    “麻风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这里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舒适的环境,“也没有大医院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有的只是坚守、奉献和关爱。”浙江省皮防所所长严丽英说。

    “我不愧对病人,但我愧对家人。”42岁的住院部主任喻永祥,没能在患肺癌的父亲身旁尽孝,如今父亲已经过世。

    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上柏住院部在麻风治疗、残疾护理、心理护理、后勤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柏住院部对麻风病溃疡治疗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设计出了3套适合不同麻风溃疡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使麻风病患者溃疡的危害降低。除此之外,从2010年起,“麻风村”的年轻人又重点开展麻风休养员的心理干预活动,培养了3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及1名国家级营养师,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技术实践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2010~2011年麻风病学科取得的进展之一。

    他们还制定人性化的服务承诺和措施,在全国首推“麻风村”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麻风病健康档案、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麻风休养员提供专人看护等。

    自2005年开始,12位70后、80后年轻人还组成“青年文明号”团队,2012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麻风疗养院。

本报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21日 01 版

春运学生票开售
“生命禁区”的兄弟情
青年文明号温暖麻风病人
黑作坊食品冠冕堂皇流入学校食堂
用奋斗书写青春
秦皇岛尝试“走读式”养老
深圳打开利益死结 首宗“农地”入市
包头棚户区改造 团干部在行动
扫一扫关注《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