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生命禁区”的兄弟情

——记新疆军区天文点边防连

张应翔 许必成 毛德海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1日   02 版)

    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冰冻千载,雪积万年,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

    这里时刻高悬暴风雪、极度缺氧、极度寒冷、泥石流、急性高原病、洪水“六把钢刀”。然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新疆军区天文点边防连的官兵常年驻守在这里。

    在身体、意志极限和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天文点边防连一茬茬官兵患难与共,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创造多项戍边奇迹。今年老兵退伍前夕,该连所有服役期满的老兵,人人都写下留队申请,不愿离别这个昆仑深处的钢铁集体。

    不离不弃,携手并肩执勤险途

    大雪飞舞的黑夜,荒野上,一支巡逻队打着手电艰难地行进着,身后留下一道深深的雪沟。当大家一步三喘地挪到5492高地半山腰时,时任连长张祥林发现战士宋小鹏不见了。

    “快!沿着脚印往回找!”张祥林话没说完,便和大家连滚带爬拼命寻找。此时,他们已经趟着齐腰深的积雪走了20多个小时,体力消耗巨大,但大家当时一下子都忘记了高寒缺氧,脚步逐渐加快。

    十几分钟后,大家在一个雪窝里发现宋小鹏,他呼吸微弱,手脚冰凉。

    “兄弟们,快来把他弄醒。”张祥林一把抱起宋小鹏,其他人纷纷过来帮他焐脸、活动四肢。

    “连长,不用管我,我就想在这躺一会儿!”宋小鹏慢慢睁开眼睛说。 

    “兄弟,千万不要睡着,那样的话就再也醒不来了。”张祥林泪珠在眼里打转。

    谈起当时的情景,张祥林几度哽咽。他说,一路上官兵们互相提醒,谁都不许倒下,谁都不许睡过去。参加本次巡逻任务的时任副团长黄小虎回忆说:“我瘫软倒地好几次,迷迷糊糊就感觉有人揪我的耳朵,打我的屁股。这是什么?哈,这是在救我的命!”

    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执行巡逻任务,对该连官兵来说是家常便饭。

    今年4月,连队领受近40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巡逻任务。连长侯法营带队在前方执行任务,指导员程彦胜承担起后勤保障和与后方联系协调的重任。连续20多天,他每天要在执勤点和连队间往返五六次,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最终突发脑水肿、糖尿病,多脏器衰竭,心脏两次骤停。经全力救治80多个小时,程彦胜才脱离了危险。

    指导员的忘我精神令战士们深受感染。战士哈西巴特连续执勤3昼夜,因过度疲劳一头栽倒,头上摔了个大口子,包扎好休息了一天,伤口刚有好转,晚上又偷偷跑到执勤点潜伏。很多战士牙龈溃烂、嘴唇红肿,吃饭只能把馒头掰成小块往嘴里塞,稍不注意开裂的嘴唇便会渗出血来,但大家全然不顾,全力投入到巡逻执勤中。

    近年来,该连巡逻途中先后120多次遭遇泥石流、暴风雨、塌方等险情,45名官兵跌落雪坑或掉入冰河。

    可谓“人人都有历险记、个个都有生死录”,但他们扎根高原、铁心戍边的热情却愈来愈高,意志愈来愈坚。

    患难与共,风雪中上演生死时速

    2008年3月,二班战士刘兆杞病了,起初只是头痛发烧,几个小时后就有点神志不清。军医诊断,刘兆杞可能得了急性高原病,需紧急后送治疗。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人的生命异常脆弱,别说肺水肿、脑水肿,一个感冒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然而,此时的喀喇昆仑高原,冰封千里,道路被大雪阻断,后送难于上青天。

    这下可急坏了指导员许国雷,他放下请示后送的电话,赶紧组成一支40人的护送队伍出发了。

    当行至81公里处时,道路被积雪截断。许国雷令司机掉转车头,送刘兆杞回连队抢救,自己带着其他人挖雪开路。积雪白茫茫,一眼望不到头。一个上午,掘进不到800米,一些战士出现高原反应。

    “兄弟们,为了战友的生命,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挖出一条路来!”许国雷鼓励大家。

    寒风像钢刀一样割着大家的脸,官兵的头部、肺部感觉就要炸裂一般,但他们仍然一寸寸坚持推进。

    在被阻道路的另一端,闻讯赶来的神仙湾边防连官兵,也和护送队一样,争分夺秒挖雪开路。两个队伍,近百号人,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打通道路,抢救战友的生命。

    到第三天中午,“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

    当护送刘兆杞下山的车辆驶过时,泪光闪闪的官兵发现,道路两旁的雪墙比人还高,当时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躺着呼吸都困难的雪山之巅,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仅靠两个连队百十双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小刘被确诊为急性脑膜炎,由于后送及时,经医院全力抢救,最终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喀喇昆仑高原,官兵都把战友的生命看得比天高,爱他人超过爱自己。

    2009年,战士沈国强在巡逻中脚被冻伤,送到医院初步诊断要截掉4个脚趾。“父母把孩子送到部队,如果截掉脚趾,怎么向他家人交代?”“20来岁的小伙子,4个脚趾都没有了,今后的路怎么走呀?”山上、山下的战友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苦苦哀求医院无论如何要想想办法。

    边防战士的呼声,传到了各级领导那里,他们意见一致: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沈国强的脚趾。沈国强最终转到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经与多家大医院会诊,他的脚趾保住了。

    得知消息,沈国强第一时间把电话打到连队:“连长,我的脚保住啦!医生说不需要截掉脚趾啦!”全连的战友为之欢呼。

    近年来,医疗部门加大对高原病的研究,脑水肿、肺水肿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该连有效利用新建的吸氧室、会诊室、心理咨询室,赶走了高原健康“拦路虎”,多年来没有一人因高原疾病致残致亡,官兵家属都说:亲人在这个连队守防,我们很放心。

    生死相依,战友间情深似海

    宣布退伍命令的前夜,来自青岛的大学生士兵郭建军失眠了,蒙着被子哭了整整一夜,他舍不得离开这里。

    2012年6月,郭建军参加到某点位的巡逻,途中一条近30米宽的冰河挡住了去路。几名体弱的战士看着河面缓缓流动的冰凌,直抽冷气。时任连长侯法营用随身携带的竹竿一测,安慰大家说:“不用怕,我来背你们过河。”他把鞋子一脱、裤腿一挽,小心翼翼地将郭建军等6名战士一个个背了过去。

    到了宿营地,郭建军看见连长一瘸一拐的,担心他被冰水冻坏了脚,便悄悄地烧了盆热水,端到侯连长跟前。

    郭建军说:“开饭时,大家总要等一等后面的战友,人齐了才动筷子;野外宿营,干部骨干总是睡在帐篷的门边铺位,为战友挡风阻寒。这些小细节,让我感觉连队很温暖。”

    在天文点边防连所在团的团史室里,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冰天雪地里,一个穿老式军装的干部把一个战士的脚抱在怀里,另一个干部在帮助他吸氧。这个被抱着脚的战士叫吴昌斌,现在已经是该团的政治处副主任了。

    17年前,作为新战士的他,上山不久便参加一次徒步巡逻任务。强烈的高原反应将他击倒了,吴昌斌嘴边冒着白沫,神志已经模糊。跟在他身后的连长曹国胜立即将上衣纽扣解开,撩起内衣,把他的脚搁在自己的胸膛上取暖,一旁的排长赶紧打开氧气让他吸。

    回忆起当年那一幕,吴昌斌动情地说:“小时候只有我妈会用她的身体帮我取暖,连长是第二个。”

    无言的“战友”同样彼此关爱。在一次为期20多天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军犬训导员王俊杰和军犬阿奇担负一个制高点的夜间潜伏任务。

    连续20多天里,白天,他和阿奇住同一个帐蓬,晚上,阿奇和他钻同一个睡袋,出色完成了任务。

    然而,由于高原环境恶劣,任务圆满完成返回连队,当官兵们正在庆功时,阿奇却倒下了。

    官兵们流下了眼泪,他们在离哨楼最近的山坡上,给阿奇挖下一个墓穴,并立上墓碑,上书“阿奇之墓”。

    战士们说,阿奇就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战友。

孙刚:“献血大王”吹响爱心集结号
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负责人和骨干培训班举办
全国少工委举办学习会
武汉创业梦想学院开学
“玉兔号”月球车结束“午休”
晋煤集团:投入87万元购置消防应急救援器材
黑作坊食品冠冕堂皇流入学校食堂
“生命禁区”的兄弟情
青年文明号温暖麻风病人
包头棚户区改造 团干部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