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建筑大学读了4年的书,孙拓也就做了整整4年的志愿服务。他还记得去年的生日就是在组织志愿服务中度过的,因为正好是77、78级校友返校;临近考研的时候,他还挤出时间,负责20多名志愿者的招募和组织分工。
刚上大学加入学生会,他就被分配到“最冷门的部门”——红十字会,随后,他促成了许多工作的“从无到有”,把这个部门从五六个人发展到了二十多人,到现在,学校献血人数的最高纪录还是在他负责时创下的。也是在他承担献血组织工作期间,使北京建筑大学获得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颁发的“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有趣的是,由于每次献血活动上,他总是负责全局工作,还要第一个给同学送上红糖水,所以他自己反倒是从未献过血。
现在,尽管已经不在红十字会的岗位上,他还是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工作时间表来:每年11月初开始,为无偿献血活动造势,11月底组织全校献血;12月1日开始,是为期7天的国际艾滋病日宣传周……
红十字会的工作任务之一是组织献血。在孙拓大二那年,全校总共有近400人献血,而以往每年都不超过300人。这得益于他做的多项前期宣传工作。为了宣传献血,他组织了首届“无偿献血、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宣传创意作品比赛,到献血前夕,把获奖的海报作品沿着大学生活动中心贴了一圈,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能注意到;为了激励同学,还特别设置了献血“英雄榜”,在学校电视台、广播台宣传。
除了献血,红十字会工作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防艾。从在学校发传单、食堂门口举行有奖问答竞猜开始,到走出校门,向农民工宣传防艾知识,孙拓笑称,自己在这么多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练就了制作红丝带的本领。每次举办活动,他都要去官园批发市场买红绸带、曲别针,然后一个个别起来,做成防艾的红丝带标志,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做得多了,他一分钟可以做好几个。
在他宿舍的角落里,永远都堆满了各类展板、画册和宣传材料。一开始,宿舍同学都对他的工作不感冒,说他“有病”,“就是在校门口发传单、发安全套的”。渐渐地,室友觉得他实在太累,“看不下去了,想帮他一把。”帮着帮着,有两个室友受到他的“感化”,也参加了红十字会,其中的一个还成了副部长。
在同学之间,孙拓还有个外号叫“人贩子”。之所以这么叫他,是因为从学工部的开学、毕业典礼,到医务室的献血、防水痘,从组织部的歌唱比赛,到招办的开学注册,几乎每个学校职能部门的活动里,都是由他承担起“拉人”的重任,即负责召集志愿者。
在校团委的老师看来,就没有孙拓完不成的任务。2011年,北京市青年CAD制图大赛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他在不到一周内神奇地招募到300个志愿者,负责从会场布置到印考卷、引导、监考在内的全部工作。所有招募志愿者的活动中,最难的是招礼仪人员,因为建筑大学的女生奇缺。为此,在大三那年,孙拓在学校发起成立了礼仪队,这才有一批固定的礼仪队员。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做了这么多工作的同时,他还是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孙拓说,自己的时间分配就是白天学习,夜里准备各项学生活动。今年9月,他开始在本校读研究生,决定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
在他的同学看来,最能够形容孙拓的就是4个字——“不厌其烦”,因为只要一做起志愿活动来,他那种认真的态度“就好像生怕让他的服务对象受委屈似的”。
为什么这么“不厌其烦”?孙拓自己也说不清,“可能从小就对‘学雷锋’感兴趣。”所以,他总是把原因归结到星座上:“我就是个典型的巨蟹男——爱家、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