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汇聚513名人才 催生高科技企业逾百家

海聚工程实施五年成果丰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6日   04 版)

    2012北京科博会上,北京海外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里,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德可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唐粮博士带领团队研发的TC系列无人直升机受到众人关注

    组织海外学人认养“北京海外人才创业林”

    来自古巴的外籍专家参与海外学人健康长走活动

    组织“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邀请海外人才来京考察

    举办第九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会

    百度、中星微、恒泰艾普、赶集网、精进电动、互动百科这些业界驰名的高科技企业如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海聚工程”创业企业。

    自2009年6月北京“海聚工程”认定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来,至今共认定9批5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海聚人才把国外最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技术带到北京,有的进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有的则自己创办高科技企业实现创业梦想。据统计,入选海聚工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共在京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已经达到162家。海聚工程人才和企业已经在生物医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技术制造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领域形成集聚优势,有力促进了首都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省级海外引才机构

    时间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大力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举措,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或发展。

    同年5月,时任北京市委领导做出重要批示:“要以‘海外学人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我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同年12月23日,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北京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平台,这也是全国首家成立的省市级海外引才服务专门机构。

    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正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意识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以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从成立至今一直担任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的袁方认为,“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列为省市级海外引才服务专门机构,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顺利开展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之后,北京市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9年4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鼓励和吸引上万名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

    随后,《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相继出台,详细规定了海外人才来京创新创业享受的相关政策。这“一个意见”和“两个办法”共同构成了首都海外人才工作政策体系的“三驾马车”,“海聚工程”也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是实施“海聚工程”的业务平台。

    “我此前长期从事人才工作。当组织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时,我很高兴。但是要真正开展好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说,最初,他也经历过徘徊与彷徨。然而,经过几个多月的摸索后,他对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工作思路渐渐变得清晰。

    创新机制日益完善海外学人工作体系

    2009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五位即政策、宣传、联络、落实和服务,一体即全心全意做好为海外学人服务工作。此外,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坚持“政策引才、环境引才、项目引才、平台引才、组织引才、专业机构引才”六大引才方式,采用“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全程代理”的模式为归国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没有中央大的人才政策,没有北京市的人才政策,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就不能代表北京市来推进实施‘海聚工程’。”袁方表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北京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评估工作。中心逐步探索确定了评估认定的组织体系、评估标准和工作流程,形成了适应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评审专家队伍,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

    自2009年6月启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报工作以来,北京市已完成9批共5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工作。在这513名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中,有148名同时也是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体现了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过硬的人才质量。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还为在北京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和生活条件等综合配套服务,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普通留学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我们面向高层次海外人才实行专员制。‘海聚工程’入选者在国内工作和创办企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事务,服务专员都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无论你是办理长期签证申请、在京落户,还是就医看病、子女上学,服务专员都会找到北京市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落实。”袁方表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市人保局、市教委、市科委等28家北京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为落实服务奠定了工作机制基础。

    为吸引更多海外学人回国创新创业,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对外宣传联络工作,建立凝聚海外人才的工作平台。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开通建设了“海外学人网”,作为海外学人了解与联系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网络窗口;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13个海外华人专业社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与北京38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了联系;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还打造了“海外人才创业林”、“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活动周”、“海外赤子北京行”、“海聚论坛”等一批交流联谊品牌活动,以此构建团结、凝聚和服务首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平台。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已成立近五年,各项工作已经在北京市全面铺开,并且有点有面。我们从单纯的引进和服务人才,深化到扶持人才和企业成长,并关心整个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袁方说。

    做“海归”之友 打造首都海外学人温馨之家

    “回国这么多年,终于感觉找到组织了。”这是许多来北京创新创业的海归们近几年的共同感慨。

    通过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他们顺利落实了在京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问题,甚至解决了特殊时刻的住院看病难等问题。在他们眼里,这个组织并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他们可以共同依靠的温馨之家。

    2011年12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发起成立了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为高端人才提供学术研讨、科技联合攻关、创业合作、投融资等服务。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当选会长,目前已有233位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海外归国人才成为会员。 

    “这些海外学人都是高智商的人,很可爱。通过成立协会,开办沙龙,加强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家的交流和合作。”袁方说。

    据了解,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依据会员工作领域设立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工程与材料、能源环保及其他等四个界别组,指派了组长和秘书处联络人开展工作。目前,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已经开展了多次沙龙和讨论会,邀请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作为主讲嘉宾,帮助会员了解产业政策、前沿技术,促进会员间的交流和合作。

    “海归创业者实际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们大多数都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就,但其内心的苦闷也非常人所能理解。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宣泄和疏解他们的情绪。”袁方说,“要做好人才工作,良好的政策和服务是保障,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投入。当海外学人信任你、感激你,和你成为了朋友,这才算你的工作做到家了。”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这要求首先应该要有一个全国乃至世界顶级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这对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海外学人始终注意学习国内同行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我们将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强人才的集约化,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产业领军人才,助力首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也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真正了解海外学人创新创业内心想要的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实际、有效的服务。”袁方说。

    助力腾飞 真诚服务海归人才创新创业

    在人才服务的岗位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综合服务部部长李莎已经工作9年了。可她说自己在海外人才服务的领域还算是一个新兵,她的同事中不乏一些在人才服务岗位上一做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行家里手。

    2010年,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新址正式启用。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在北京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和生活条件等综合配套服务。

    如今,许多外省市海外人才工作部门来北京考察后都感叹:“在我们当地国家‘千人计划’许多优惠政策还没落实时,北京已经把几个月前评定的‘海聚工程’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并协助解决了居留和出入境、在京落户、优质医疗、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问题。”

    在李莎看来,这样短短几句话,是对她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跑多个部门,办各种手续,这曾是初来北京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倍感头痛的事情。现在他们只需要来到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就有服务专员帮助他们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人才工作要求我们创新工作理念,学习国际化工作方式。”李莎介绍,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为每一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配备了服务专员,按照“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提供服务保障。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北京市人保局、市教委、市科委、市税务局、市工商局等28家北京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协助解决和落实海外高层次人才各项问题。

    根据规定,北京海外学人代表北京市为认定后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颁发《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证》。此后,将有一名相对固定的服务专员为每一位持证海外高层次人才办理相关事项,尽可能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节省时间和精力。“以前要跑几个月才能办完的事情,服务专员几天就帮我们全部解决了。”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此赞不绝口。

    对于普通留学人员,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为他们办理《北京市留学人员身份认定》、《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留学人员人才引进、留学人员档案管理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等相关手续的服务。另外,对于许多在国外刚刚读完硕士就回到国内创业的留学人员,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还可以代表政府面向留创企业提供10万元的企业开办费资助资金。资金发放采取专家评审制,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的都可以申报,经过专家评审团评审通过后,就能迅速获得这笔资金支持。

    “100万元的‘海聚工程’奖励资金和10万元的开办费资助资金数额并不大,但它表明了政府对海外学人回国创新创业的支持态度。”李莎说。

    此外,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定期举办的“留学事务咨询日”,也已经成为了北京市专门面对留学人员的品牌性活动。

    如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已经成为许多海外学人来北京办事的第一站,成为许多海外学人眼中共同的温馨之家。

    张薇是在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工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几年来,她已经接待了无数海外学人,在一线了解了许多海外学人的真实心声。

    根据《北京工作居住证》规定,申请人资格要求男性年龄在60岁以内。有一些在北京创业的60岁左右的海外学人,一直都在北京认真工作。但是根据政策规定,他们的工作居住证只能办到60岁,之后就不能续签。这对他们的工作和居住带来了很大影响。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同意了对于海外学人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他们可以安心在北京创业。

    “这一点让一些海外学人对我们很感谢,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中国政府职能真正在转变。”张薇说,“我们是政策执行者,并不是制定者。当我们向上级部门反映,使得一些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时,也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自身的工作价值。”

    据了解,截至2013年12月,前九批5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陆续提出各类有效需求1782条,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已为他们落实1033条需求,涉及居留和出入境、在京落户、优质医疗等多项服务内容。

    成果丰硕 五年催生高科技企业逾百家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五年耕耘,把北京海外人才事业推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行线。

    今年上半年,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对全市海聚企业2012年度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经营业绩、人员结构、创新能力、承担项目、产品进展、企业融资、问题建议等方面。

    “如果没有海聚工程,我们的发展速度一定没这么快!”这是接受调查的海聚企业一把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海聚企业中,有百度、恒泰艾普这样的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创业时间不长、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他们来说,百万元的启动资金固然可贵,在招商引资、政策支持等方面更是获益良多。

    海聚意味着发展,海聚意味着成长。本次调查中的123家海聚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已达33.77亿元,平均注册资本为2745万元。在北京生产办公成本较高的环境下,海聚企业平均经营面积达到9140.6平方米,企业平均聘用员工数235人,还涌现出李彦宏创办的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楼柏良创办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千人以上规模企业。

    海聚企业的盈利和纳税能力同样优秀。据不完全统计,108家海聚企业去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1.9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实现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企业,百度、中星微、恒泰艾普三家企业利润过亿元。海聚企业2012年平均上缴税金3335万元,有9家企业上缴税金在1000万元以上。

    海聚企业在人才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独特优势,更使他们在首都转型升级中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强劲的发展潜力。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125家海聚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476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223项,平均每个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1.2项;共取得软件著作权751项,平均每个企业取得7.2项。在全部企业的29447名员工中,入选“海聚工程”的有16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552人,占职员总数的1.9%。海聚企业多项产品入选国家或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截至2012年底,全部企业共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148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71项,项目总金额数达16.3亿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26日 04 版

海聚工程实施五年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