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弥留之际,还想着捐肾给患者

——追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绍洋教授

花晓 张智军 檀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6日   02 版)

    11月16日,西安。旅居澳大利亚的张羽一家3口,一下飞机就兴冲冲地赶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专程看望救命恩人陈绍洋。一年前的深夜,高龄待产的张羽胎盘前置,合并肺动脉高压,急需剖腹产,但麻醉风险极大,丈夫王智艰难地作出“万不得已保大人”的抉择。

    命悬一线时,是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精心为张羽实施麻醉,全程监护,保证了手术成功,孩子平安降生。现在,1周岁的孩子聪明健康,张羽急切地想让恩人分享幸福。

    “我找陈主任!”张羽满心欢喜地来到麻醉科,迎面而来的陈敏教授却沉默不语,好一会才轻轻地对她说:“绍洋,他,他3个月前就去世了……”

    陈绍洋,一位把生命定格在50岁的麻醉专家,创造了7万余例成功麻醉案例,留给患者无限的温暖和感动。

    “不对病人好点再好点,良心上过不去”

    在西安打工的张伟,不慎从7米多高的施工架上坠落。满身是血的他,被工友抬到西京医院急诊科。接到通知,陈绍洋迅速赶来参加抢救。张伟的妻子见陈绍洋是个“管事儿”的,便抖抖索索地掏出一个塑料袋,捧出一把零钱,难为情地对他说:“大夫,您看,这些钱够救命的吗?”

    陈绍洋攥着她的手说:“不要管这个,救人要紧!”

    张伟突发呼吸困难,需要紧急气管插管。为了不加重张伟的疼痛和损伤。陈绍洋双腿跪在冰凉的地板上,俯下身操作。直到张伟呼吸平稳了,汗水已湿透前襟后背的陈绍洋又起身护送他奔向手术室。

    术后,陈绍洋天天去看望张伟,嘘寒问暖。他的学生孙思斯忍不住问:“老师,您怎么对他这么好啊?”陈绍洋没有回答。

    有一天,孙思斯和导师去实验室,看见一位面色憔悴的老人匆匆而过,陈绍洋问她:“知道老人口袋里装的什么吗?”

    她摇摇头。

    “是馍。”陈绍洋语重心长地说,“不少老百姓家里穷,是揣着馍来看病的,不对他们好点再好点,良心上过不去啊!”

    “不能解除病痛救人危难,还要医生干什么”

    2010年5月,一位重症患者被亲属送入医院,外科教授建议尽快手术,呼吸内科教授却认为患者病情危重,无法承受手术风险。讨论陷入僵局。

    经过冷静判断,陈绍洋果断提出尽快手术。大家都知道,这台手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麻醉,陈绍洋这样做,意味着把巨大的风险留给自己。最终,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手术获得成功,一周后病人就康复出院了。

    事后,有同事为陈绍洋感到后怕,提醒他说:“以后遇到这种事,千万别出头,要是病人下不了手术台,你可就要摊上医疗纠纷了,砸了招牌!”陈绍洋却反问:“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不能解除病痛救人危难,还要医生干什么?”

    从医30年,从护士到教授,从技师到医师,从名不见经传到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7个重大奖项,陈绍洋完成的7万余例复杂手术麻醉,无一例麻醉意外、无一例医疗纠纷,创造全国麻醉界纪录。他靠的是什么?

    “是痴迷!”陈绍洋的妻子罗兰对丈夫是又爱又“恨”。当年两人相恋时,罗兰从来没有收到过鲜花和巧克力,陈绍洋时常兴冲冲地给她捧来一摞书:“这些是医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我费了老鼻子劲才淘来的,你好好看看吧!”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开车,不会用信用卡,不去看电影,不陪家人逛街……

    可这样一个“傻”而“呆”的人,却凭书中每一页上密密麻麻的标识和注解,打动了罗兰的心。从那时起,她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作为的男人。

    陈绍洋的起点很低,可最初读中专时,他就勤奋自修,中专毕业不久,他就完成了本科课程。这拼搏的朝气贯穿陈绍洋一生,总是风风火火的他,常常一路小跑,穿梭在医院各个手术室。

    但同事们都知道,陈绍洋其实很累,一起出差时,同事们都会看到,不论候机候车,他坐在椅子上不出5分钟,就能酣然入睡。几次单独出差,还险些误了航班。

    “把自己的经验和亲身感受留给学生”

    2012年3月29日,在手术台连续奋战8小时、滴水未进的陈绍洋,正准备为一名重症病人实施麻醉,突然感到肝区持续剧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一滴一滴滑落。

    陈绍洋咬紧牙关,用拳头顶着腹部完成了麻醉,双腿一软,摔倒在地。

    次日,医生确诊他为肝癌晚期。

    4月1日,医院紧急为陈绍洋实施肝脏移植手术。麻醉科主任董海龙悲痛不已:“肝移植麻醉是绍洋的绝活,昨天他还在给别人麻醉,不到12小时,等待手术的却是他自己。”

    肝移植才一个月,身体稍稍恢复的陈绍洋,就执意把病房布置成办公室,每天都要学习工作近10个小时,并用心记录着自己的病变和治疗过程。

    罗兰含着泪劝丈夫:“拼了大半辈子的命,都到这会儿了,还不知道爱惜身体啊?”陈绍洋拉着她的手说:“我做过无数次肝移植麻醉,但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真正体会到病人那痛彻心扉的疼。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把自己的经验和亲身感受留给学生,留给后人。”

    2013年8月4日12时50分,陈绍洋去世。

    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写下遗嘱:“若我走到人生最后,愿将我的双侧肾脏,捐献给所需患者,也算为我的医学事业作最后一点贡献!”

花晓 张智军 檀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26日 02 版

要尽力使特困人员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
平安夜全国消防“零点夜查”查封单位917家
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陕西河北举行座谈会深切缅怀毛泽东
“玉兔”刨坑 准备“睡觉”
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汕头投产
弥留之际,还想着捐肾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