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桐计划”:近万名创业大学生受益

本报记者 刘星 谢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30日   12 版)

    一项旨在扶助大学生创业者的“青桐计划”,正在武汉全面铺开。

    “青桐计划”是武汉的新尝试。这座拥有超过100万大学生的城市,正试图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武汉变成青年人创业的热土。

    “青桐计划”是粒金种子

    关于“青桐计划”,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最初的想法,是要出台一些“更具针对性、更富含金量”的政策,留住大学生创业人才。

    地处中国中部的武汉,九省通衢,交通极其便利,同时又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在校大学生,科教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诸多武汉培育出的人才却常常“孔雀东南飞”。

    今年5月,唐良智到武汉东湖高新区调研时,华中科技大学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华科大两位著名的“80后”创业者——PPTV创始人姚欣、淘米网创始人王海兵,虽然都是在学校开始的创业生涯,最终却都选择了离开武汉去其他城市成就事业。

    “近水楼台”却没能“先得月”,这件事对唐良智触动很大。怎样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又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创业环境?7月29日,一场关于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专题讨论会在市政府召开,也正是在这一天,“青桐计划”这个名字被正式提了出来。

    江城有青桐,且待凤凰栖。今年8月12日,武汉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实施“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意见》。针对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生创业,计划提出了十条非常具体的鼓励措施,涵盖了大学生创业的场地、资金、税收、培训、住房保障等方方面面。此外,青桐计划甚至还提出了“创业时间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学分”的改革设想。

    9月6日,武汉市科技局的网站上挂出了“青桐计划”的实施导则,“青桐计划”开始在科技局科技专题页面上有了自己的专区,并被挂在了最靠前的区域。

    上世纪80年代末,年轻的唐良智来到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普通工作人员。

    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唐良智了解到,一些大学生虽然有一腔热血,有一些技术项目,有一个商业模式,但对如何团结一批人来共同创业,如何管理团队、如何进行市场开拓、如何进行融资等很多问题实际都是陌生的,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不是创业。

    “青桐计划”集中体现了唐良智的施政理念——“通过必要的创业培训,帮助和扶持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实现梦想”。他上任三年以来,政府每年拿出4400万元来建立孵化器,2012年通过实施建立孵化器的十条新政,全市一下子建成了10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为今年全面推行“青桐计划”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青桐计划’是粒金种子,也许在我们有限的工作经历时间里,看不到他们成熟的时候,但是我们播下了种子,今后一定会有收获。”唐良智说。

    “天使”亲吻创业者

    11月6日,“青桐计划”首支政府主导的天使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资金1700万元,投给扶持改图网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大学生创新企业。

    这是“天使”送给年轻创业者的甜蜜之吻。

    陈奕龙从这里看到了希望。24岁的他是“青桐计划”撒下的第一批种子之一,而他的团队也正是“青桐计划”所期待的那种类型——年轻、充满活力,在火热的高科技领域找寻机会。

    2012年年初,在武汉大学读研的陈奕龙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星河博纳”,开始了创业生涯。团队最初的5个人都是“85”后,他们的创业项目“ihandle”是一款基于事件的陌生人社交应用。

    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是找钱,最初凑起的20万元创业资金很快就被烧光了,但项目还没有成型的产品。这个时候,政府帮了他们大忙——2012年,他们被评上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先锋”,并顺利获得12万元的政府资助。

    凭借这12万元,他们撑到了去年6月的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这次大赛上,“ihandle”项目获得了最具潜力奖,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因此决定给他们投资500万元。

    今年9月,陈奕龙入选武汉市“大学创业先锋”,正式成为“青桐计划”的一部分。除去这一奖项给予的3万元现金奖励外,他还在申请“青桐计划”的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如果成功,他们有望获得10万到20万元的无偿资助。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陈奕龙也在调整创业目标,将项目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个一脸稚气的研究生刚刚招募了两个新成员,而他仍然觉得人手不够,希望再招4名工程师以加快进度。陈奕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元旦出产品,到明年三四月,能做到百万级的用户量。

    干事就要干真的

    9月上旬的一天,在武汉市“双创”暨“城管革命”推进会议上,唐市长发表总结讲话时特别补充强调了一点,各区都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并要求与会的15个区的区长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实施“青桐计划”的工作方案。

    有人觉得奇怪,这个会议与“青桐计划”没什么关系呀。

    唐良智心里是明白的,他之所以要在大会小会上大力宣讲“青桐计划”,就是作出一个姿态:要把“青桐计划”作为“市长工程”、“校长工程”、“区长工程”、“局长工程”来抓,做到“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配导师、成功之后做保安”,努力打造全国创业政策最完备、创业平台最健全、创业氛围最浓厚、创业成果最丰厚的大学生创业圣地。

    光口头说还不行,还要改革上加大力度。

    9月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座谈会上,唐良智带着相关政府官员听会。

    资金不足、蜗居民房办公、政策扶持力度不大——20余名参与座谈的大学生提出的各种诉求被他一一记下。有相关责任领导到场的,他还立即督办,“企业没有成长,政府是有责任的,说明环境不够好。”

    一名同学反映,到人社局申请贷款的感觉非常不好。因为现有的制度规定,先要确定你的“失业”身份,才可以贷款给你。可是我们并不是失业,而是要主动创业,事先给我们头上带上一顶“失业”的帽子,让我们感到一种侮辱。

    “这是谁作出的规定?这笔钱是谁出的钱?”唐市长立即追问。人社局局长作出解释,规定是按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定,而钱是由地方财政出的钱。

    唐市长马上接话,“咱们自己的钱,自己还不能作主吗?应该尽快改过来!”他的话音刚落,全场大学生创业者立即抱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在现场的校导网的董事长兼CEO杨晓锋兴奋地说:“唐市长真是太给力了!”

    自从推出“青桐计划”后,唐良智接到大学生创业者的信也渐渐多起来了,徐念龙就是其中的一个。

    徐念龙想在东湖风景区创办一家“武汉婚礼创意设计基地”,希望得到政府在资金、场地和减免租金等方面的支持。今年10月,在他30周岁生日的这天,提笔给唐市长写了一封长信。

    唐良智很快作出了批示:这封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创新创业的规律性的问题,并充满了创业激情、创业梦想,应当支持。他的一些好的建议可以吸纳到“青桐计划”,进一步完善计划的措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工作的必要程序还要走,但是政府官员的积极态度让年轻创业者感到了温暖。

    “青桐计划”现已成为武汉在校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据了解,“青桐计划”实施4个月以来,全市各区已建成大学生创业专区26个,面积近4万平方米。目前新入驻孵化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400多个,人数接近1万人。

    相关文章:

    “不拼爹,拼自己!”

    让武汉成为青年创业圣地

    “青桐沙龙”里的碰撞

本报记者 刘星 谢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2月30日 12 版

“不拼爹,拼自己!”
让武汉成为青年创业圣地
“青桐计划”:近万名创业大学生受益
“青桐沙龙”里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