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年轻人无论是创业、做公益还是搞社团,哪怕只是想找朋友聊聊天、给手机充充电,都可以走进所在城市商业区里的“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培育发展中心”)寻求帮助。那里有适合他们聊天、策划活动的会议室,有适合社团不定期开展工作的可转换办公平台,还有热心帮忙牵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年轻人可以在这里获得创业、就业、求学、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支持。
目前,已有78家青年组织驻扎在培育发展中心。一走进这里,就看到36个整齐排列的办公卡位,再往里走,宽敞的展示区、分享区、培训室、咨询室、阅览室、多媒体会议室和阳光活动室,一应俱全。
培育发展中心设在团陕西省委临街办公区,面向青年开放的空间达1100平方米。虽是地下室,但这里地处西安市区黄金地段,如果出租,每年会有不低于100万元的收益。可在团省委看来,利用这里建立一个专门联系、服务青年组织的中心,显然更有意义。
这是陕西团组织枢纽构建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是在2012年9月陕西省第十二次团代会上提出的,目的是顺应时代变革,适应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大势。
根据该计划,陕西在省、市两级全面建立培育发展中心,通过向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拓展服务青年的新路径,挖掘“找到青年”的新办法。与此同时,省、市、县同步建立服务青年的“青春驿站”,将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同步延伸至最基层的青年中,开辟联系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新阵地。省、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在空间上和“青春驿站”融合,实现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的“零距离”接触。
在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看来,青年社会组织对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引导、扶持和发挥其作用,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培育发展中心、“青春驿站”,就是统筹资源,扩大服务青年的阵地。青年社会组织在这里可以得到指导,可以更多地接触青年、帮助青年,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草根”青年社会组织的依靠
设计项目、谈合作、指导志愿者,是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负责人张昕每天忙碌的事。
大学毕业时,张昕放弃了好几个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搬进西安市郊农村的一间小民房,开始了艰难的公益创业。
从带着大学生进行简单的环保宣传,到如今组织专业性较强的环境调研等大型行动,张昕的团队渐入佳境——每年为8所学校“环境支教”;每月会有7000人次的小学生从他们的环境教育课程中受益。此外,还与60所高校的环保团队长期合作。
不过,每年上万元的房租以及水电、暖气等开销,仍困扰着张昕的团队。2013年11月6日,张昕的团队和其他32家青年社会组织一起,成为培育发展中心的首批入驻者。在这里,他们开始享受中心免费提供的办公设备和场地,经济压力一下子减轻了。
培育发展中心是在团省委指导下,由团省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筹资120万元建立的,旨在为城市各个角落的“草根”青年社会组织搭建起一个专业、规范的培育孵化“暖巢”。
团省委办公室主任、培育发展中心主任白敏介绍,中心对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实行“零”门槛、“零”费用政策。只要是与青年有关、非营利性质,不论是做支教、残障人扶助的公益项目团队,还是登山、航模爱好者聚集的俱乐部,都可以申请加入。
“青年社会组织的涌现,直接关系到共青团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找到他们,也就找到了青年。”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说。当下,以志愿服务、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特点的青年社会组织快速增长,“它们活力强,覆盖面广,仅在陕西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就有两万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以青年为主体”。
但是,要“拉拢”这些组织绝非易事。他们大多活跃在网络上,真正要找他们时,却像是“捉迷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而成立培育发展中心,就是要开辟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平台,把他们吸引过来,再通过提供服务,让这些松散的组织更加专业和规范,“扶上马、送一程”。这样,经过团组织扶持的青年社会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更强、方向更准,和团组织的情感也更深。
为此,培育发展中心配备了一支以专职团干、专职社工和志愿者为核心的专业团队。每天,这里都有志愿者值班,青年社会组织人员只要事前预约,当天在中心前台办理登记使用手续,就可免费使用中心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使得各入驻组织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从2013年10月3日“招募令”发出以来,申请入驻的组织已有78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每天都有人前来咨询,申请加入。
现在,培育发展中心就像一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联合会,每个入驻的组织都是会员,都是互相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智库,也能够学习合作、取长补短。
对青年社会组织来说,进入这个平台,可以提升公信力,克服短板,增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对团组织来说,通过入驻的青年社会组织联系了广大青年,就像是延伸了自己的手臂,从而可以找到更多青年,服务更多青年,让他们成为团组织“找得到、叫得动、带得走”的力量。
“青年组织+青年阵地”实现模式创新
陕西构建枢纽型团组织计划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打造服务青少年的综合性平台——“青春驿站”。
2013年11月15日,是宝鸡市金河劳教所的家属会见日。这一天,劳教所破例安排单间,让一对父子在这里相见。
来探望父亲的男孩叫王齐(化名),今年12岁。父亲因为吸毒被劳教,母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常年卧病在床的爷爷和奶奶。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王齐内向孤独,常常逃学、打架,不愿去看被劳教的父亲。
可是这一天,王齐却紧紧拉住了爸爸的手,还说了好多话。
让王齐发生转变的,正是“青春驿站”行动。2009年,作为全国“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率先尝试开展“青春驿站”行动。
“青春驿站”的社工在摸底排查中听说了王齐家的情况,将他列为个案服务对象。他们为孩子送去了书包、图书,还陪他谈心、玩耍。一段时间后,王齐变得爱笑了,还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如今,在宝鸡,直接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的注册志愿者已有1000多人,一张“社工+志愿者+社区干部+基层团干+治安协管员”规模化服务青少年的大网已织成。
4年多来,这些社工个案帮扶622人、上门家访1292户、服务青少年及家长11万余人次。受到他们管护的165名被判处缓刑的重点青少年,没有一人再犯罪。全市青少年案件数较2009年下降50%,已建起“青春驿站”的社区还实现了“未成年人零违法”。
“宝鸡的成功经验,在于‘青年组织+阵地’的有效结合。”李豫琦总结,因为有了一个组织——宝鸡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再加上一批延伸进社区、学校的“青春驿站”阵地,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有了阵地的依托、共青团的指导,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发展得更加稳健。
他说,基于这样的认识,陕西团组织将“青春驿站”服务模式融入枢纽构建计划,探索形成了以服务青少年为主体,一手抓青年社会组织体系建设,一手抓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的“一体两翼”工作体系,并向全省推广。
新平台蕴含大视野
按照团省委的规划,2014年6月前,各市级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将全部建立。今年年底,“青春驿站”也将实现对全省107个县(市、区)的全覆盖。目前,6个培育发展中心、84个“青春驿站”已经建成,总建筑面积达5485平方米。
与此同时,“青春驿站”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从专门帮扶问题青少年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展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而它所承载的多项功能,被形象地总结为“五色行动”:针对闲散、不良行为青年重点帮扶的“红色行动”;依托服务热线的青少年成长咨询“紫色行动”;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关爱“橙色行动”;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蓝色行动”;公益项目推介及志愿者招募“绿色行动”。
在榆林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记者看到,刚刚投运4个月的综合服务平台,已办得有声有色。青年社团孵化基地已经吸引9个社团入驻,志愿者协会正在开展志愿服务“个十百千万工程”,创业小额贷款已收到申请172份,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也正式开通。
“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青春驿站’的建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契机。依托它们,团的多项工作得以重组整合,为团的四项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团榆林市委书记白涛表示。
在榆林,缺少专业咨询人士一直是让“12355热线”头疼的事。“为什么不借助协会的力量来办热线?”白涛找到榆林青少年社工协会负责人何敏,两人一拍即合。培育发展中心成立后,拥有40多名心理咨询师、15名素质教育工作者和10多名律师的榆林青少年社工协会,成为这里的首家入驻组织。现在,12355热线由团市委直接指导,青年社工协会具体负责,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此外,榆林团组织也正在进行全面尝试其他项功能。
一些青年创办的中小企业常常碰到资金周转的困局,为此,团市委将榆林市青年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绿色通道,设在了培育发展中心,并且争取到5000万元的绿色担保小额贷款。“在这儿,不但能得到创业就业的政策咨询,贷款的手续也变得简单。”一家新开办的广告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
志愿服务也在培育发展中心得到了新的探索和创新。正在实施的志愿服务“个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建立青年义工、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10支志愿服务队,配备100名志愿服务“团青助理”,征集1000个志愿服务项目,使1万个家庭受益。目前,1000个志愿服务项目已进入征集、对接阶段。
“培育发展中心的筹建,我们的确是下了大功夫。”白涛说,仅中心的选址就几经掂量、考察,最终选在市开发区的核心地带。
记者了解到,陕西各地的“青春驿站”,一般也选择青年聚集、流动较大的城区中心或繁华位置,或者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场馆建立。
搭建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平台,整合青年社会组织的资源,统筹发展,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大势中找到属于培育发展中心的价值空间,扩展和实现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功能。这是陕西团组织实施枢纽构建计划的目标。
“产权明晰,才能保证下一步的造血功能健康。”团陕西省委办公室干部郭锡监说,类似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由团省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筹资建立,可以以非官方身份参与政府的服务外包。而对培育发展中心和“青春驿站”来说,参与竞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一个组织做不了的事,可以联合几个组织去做,“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也更容易和社会接轨。”
记者了解到,培育发展中心已经获得民政部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试点项目”等50万元的社会服务项目,枢纽构建计划扬帆正当时。
目前,全省7个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76个“青春驿站”正在筹建中。李豫琦告诉记者,“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着眼于扩大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面,探索出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为青年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使共青团组织真正融入青年、扎根青年、服务青年,成为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实力量。”
本报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