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闻眼

陈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08日   09 版)

    难以安放的路桩

    日前,在南京长江路一段50米长的人行道上,立着一堆黄白相间的柱子。无论横看和竖看,它们都不是一条线,间距不等,排列诡异。据统计,足足有200根。

    套用当下时髦的一句话说,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但是已经觉得很厉害了。

    踩着高跟鞋的年轻姑娘,胳膊上挎着菜篮的大妈,以及躺在推车里的婴儿,就像穿越迷宫一样,在这些柱子里穿梭。

    原来,这些柱子的存在,并非为了刻意营造武侠效果。南京市交管局解释,为防止机动车违停,才在人行道上安放隔离桩。而桩子的学名不叫“梅花桩”,而是“临时性‘软体站桩’”。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想想,桩子的创意似乎也合情合理。面对违章乱停的机动车,与其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更严厉的罚款,还不如在地上立一堆桩子,省事。

    然而,这些路桩不仅带来感官上的凌乱,更横亘在人们心里,制造距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无法沟通就立上桩子,无法管理就设下路障,然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梅花桩”,彼此渐行渐远。

    最近的消息是,当地交管部门在一夜之间拆掉了长江路上的“梅花桩”。这下子,南京市民可以感到大快人心,并且奔走相告了。

    只不过,即使没有了“梅花桩”,这里已然“千疮百孔”。被拔掉的桩子,留下上千个“小钢孔”,以及一地数不清的埋怨。

    难以安放的老宅

    对于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安氏大院来说,2014年这道坎儿,似乎只迈过去了一半,便要止步。

    之前,一张“限期拆除”的征拆公告显示,它生命的最后期限是“2014年1月15日”。

    这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坐落在郑州市后安村的老宅,一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没有摧毁于抗战中的炮火,也没有覆灭于政治运动。几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甚至为它让了路。

    但是,在郑州市“合村并城”的规划中,安氏大院不再被眷顾。拆掉它的理由是,要建一座跨南水北调渠的大桥。

    尽管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也感叹“拆了确实可惜”,但可惜归可惜,在一座城市迈向城镇化的宏愿下,老宅似乎理所应当作出让步。

    所幸的是,安氏后人的眼泪、居民的眷恋以及更多舆论的力量,暂时拖拽住了老宅的命运。郑州市文物局日前称,大院暂缓征迁,并要求当地部门保持老宅原貌,待文物专家进行考证——这座百年文物“是否为文保单位”。

    这迟来的考证,不指望能挽回当地政府的颜面,弥补民意的缺口,只要能给老宅留一个去处,也算一种功德。

    难以安放的荣誉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如今,村子成了名,担忧也一样不少。

    近日,一个媒体记者去广西东部一个行政村采访,看到村委会办公楼内一面墙上挂满牌匾,“名目繁多,蔚为壮观”,惊呆了。就这,有的牌子还没地方挂呢。

    面对访客一脸的惊讶,一位村干部见怪不怪,“除了联合国级别的,该拿的荣誉我们基本都拿了”。

    看起来风光无限,明星村的干部却叫苦不迭。

    明星村就像一张名片,时刻等着被“分发”出去,博得关注。各界人士走过路过,也不能不进村瞻观。荣誉背后的辛酸是,一位村干部在生病期间,将尿袋偷偷藏在衣服里,迎接上级检查。

    明星村就像一座盆景,种下去荣誉,就可以收获政绩。各种头衔扎进土里,“一荣俱荣”。盆栽里的每一棵枝丫,都证明着某个部门的存在,某项职能的尽责。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将闪亮的牌匾支撑在墙上的,不只是钉子,还有与荣誉伴生的任务量和访客流量。

    于是,做一个落寞的村子难,做一个明星的村子,更是难上加难。

救助童工不应止于应激式执法
一个非婚妈妈的“被超生”之路
选举日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