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事件还在继续发酵。中国科学院1月7日首次对外回应称,已有专门工作小组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一事进行核查和,并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院士如有违背相关行为准则,经查实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最高将可能被撤销院士称号。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的王宇澄再次举报其导师王正敏院士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随后有媒体报道质疑王正敏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克隆国外技术并存在质量问题。1月3日,复旦大学就此召开情况通报会,会上王正敏承认其论文专著确有不规范之处,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的调查报告也显示,王正敏的确在学术论文上存在“一稿多投”、任意编制实验结果、一图多用等问题,属于学术不规范。
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11月,该院学部收到王宇澄对其导师王正敏院士的投诉,学部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对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2013年9月,学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开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研究。对媒体报道的一些投诉信未涉及的新问题,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
中科院为维护院士群体的声誉,对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制定了严格规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的有关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程序,学部对收到的投诉,首先转交院士所在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若有违背院士行为准则的,无论是在增选过程中还是当选院士后,学部都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中科院院士选举分6个学部进行,对院士的处理也是首先由相应学部进行调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其所在学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可给予警示、批评、警告直至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处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在中科院作出回应之前,今天,曾在2005年推荐王正敏当选院士的多名院士推荐人要求该院学部对王正敏进行“除名”的消息被媒体曝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对媒体说:“我们选取院士,哪怕是有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不是说作假了,瑕疵都不行。科学院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的。”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
王正敏是否会成为院士制度改革大潮中第一个退出的院士,最终还是需要中国科学院来回答。
本报北京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