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元。此举引发公众对于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记者就此联系监管央企的国资委,对方表示并无相关统计数据。(《新京报》1月16日)
五浪液集团拍卖公车的做法值得称道,不过一家企业就拍卖多达324辆公车,也着实暴露了国企公车管理的问题。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国企使用公车居然没有数量限制,自然也没有所谓的标准限定,既助长了国企的职务消费,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从既往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国企在资金使用上的缺少限制和职务消费的居高不下,如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在职期间日均挥霍公款超4万元;原建行老总张恩照,搞一次舞会便挥霍了115万元,其个人爱好则由网球、高尔夫球发展至豪华游艇……
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和职务消费,必然会侵占企业利润,所以,尽管很多国企占用了很多不需要付费或付费很少的资源,如土地、矿产和特许经营权等,结果其成本却远远高于同类私企,效益也比不上民营或私营企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行政成本太高。中铁建公司披露的2012年年报就显示,该上市央企全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根据2012年年报数据,252家上市国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其中,有8家的业务招待费超过1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公车使用、公款消费等项目在内,其数字必然更加庞大。
造成上述状况,根本原因还在于放松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究竟有多少公车,主管部门往往并不知情,至于其他职务性和福利性消费,同样没有具体标准。正是这样的管理空白,才使得国企的职务消费和福利消费居高不下,形成了对公共财富的侵占。
国有企业的投入来源于全民,其所得理论上也应归属全民,加之其享有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及财政补贴,特别是一些国企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和级别,其负责人按照行政干部进行管理和使用,其职务行为和行政运行理应被纳入监管范围。
国企经费使用和成本管理处于“法外之地”,既无助于其内部控制,也难以令外界信服。加强对国企的管理,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民生命题。若不能将“自主经营”和“外部约束”结合起来,国企的赢利能力就无从提高,“更多地惠及民众”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
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