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黄丹羽)今天,第102期“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教育访谈举行。山东良庄镇鲁岳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团委委员马广超,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墓前村村委会主任、卫生室医生张波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厅,讲述了改变他们一生的“青春决定”。
毕业后,马广超曾拥有一份收入不低的稳定工作。可他总觉得,以“有车有房”为奋斗目标,是浪费青春。于是,他瞒着家人,偷偷去青海玉树支教,当时他的想法是,“反正也就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2008年,马广超一路辗转,来到了“窗户没有一扇完整玻璃”的囊谦县麦曲村麦曲小学。当时是冬天,老师把能住人的房子留给了学生,自己睡在帐篷里。“那时候,一方面学校里很缺老师,另一方面也没有顺路的车,想回都回不去。”马广超说。
“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的孩子,望着马广超的眼神却“纯净的不含任何杂质”,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支教期间,因为气候和环境恶劣,马广超有好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一次,他发起高烧,以为和往常一样“扛扛就过去了”,谁知病情越来越严重,浑身上下长满了水痘。马广超被当地的代课老师送去看藏医。听说当地很多人因为得了这种病去世,马广超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每次回到家乡山东泰安,马广超都想“再也不回青海了”,可他又“放不下”,“做梦都梦到给学生上课”。原定支教一年,他一待就是6年。后来,国家对玉树的支持重建力度加大,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得到了完善。马广超这才放心回到家乡,也为父母尽孝。
张波也曾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毕业后,他在卫生院上班,很多乡亲都来找他看病。当时,张波的家乡医生很少,老百姓也不富裕,看病是件很难的事。“当时有人告诉我,我父母看病欠乡里卫生室81块钱,卫生室的人天天到他家里去要。”这让张波又愤怒又难过,他决心改变现状。
于是,张波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用院长送来的药品开起了诊所。年仅22岁的张波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先看病后给钱的制度,慢慢赢得了乡亲的信任。“老百姓找我来看病,有钱没钱都看,他们什么时间有钱,什么时间还我。”张波说,“这是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患者和医生就是朋友。”
张波在家乡从医17年来,从没有人故意拖欠医药费。有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看父母,第一件事就是到诊所把老人看病欠的钱还上。“当时很多人提醒我这样干不是办法,越干越穷,会把自己套进去,把青春也浪费了,但我就是想坚持下去,在基层工作很有意义。”
现在,济宁市已经全面推广先看病后收费制度,张波的病人比从前更多,甚至连外地的患者也来找他看病。“先看病后给钱的模式的推广,就是在实现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张波说。
如今,留守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让张波最为发愁。“老人给我打电话,我肯定得出诊。有时这个老人没看完,那个老人又打来电话,顾不过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波想“建一个大家”。“我既是乡村医生,又是老人的管家,把大家管好,建立一个老年护理院。在微山县把养老体系建好,让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