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福建农林大学 打好青年人才培养的“组合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24日   07 版)

    近日,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魏太云教授申报的《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项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2013年福建省属高校唯一获此类基金资助的项目。

    这位年仅38岁的博士生导师在日本国立农业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做了6年博士后,2009年底,毅然选择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福建农林大学这两年人才聚集高地效应凸显:吸引了像国际植物性染色体进化和甘蔗基因组研究权威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明瑞光和国际知名昆虫学家、生态学家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教授葛杰夫以及“闽江学者”张重义等一大批中青年学术权威专家加盟。

    这里是事业的舞台

    该校靠什么吸引青年人才?“学校积极创造青年教师‘有人关心、被人认可、受人尊重’的环境,以实实在在的条件、平台努力为年轻教师创设健康成长的发展路径,让青年教师发展有事业平台、有成长空间、有公平环境。”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说。

    2013年,学校投资1亿元筹建的“植物基因组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学术人才特区”。根据授权,中心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事制度、研究培养、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国际通行的“学者治理、学术自治”管理体制。

    “特区”吸引了福建省“百人计划”人选唐海宝教授来到这里创业。“在基因组中心这个高水平的平台上,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互补性强,我通过数据提取出的理论模型,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很快完成功能上的实验验证。”唐海宝对团队平台的建设颇有体会,他在“中心”完成了高粱脱粒性基因的功能鉴定,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刊登。

    “所谓‘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学校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实现有限的资源流向有基础、有活力、有成效的学院、学科和团队,形成了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刚获批为“长江学者”的中心负责人明瑞光教授说。

    “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新教师,由于没有经验起步是非常困难的,而加盟由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其业务指导和引航下,能更快地熟悉业务,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刚刚获得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的杨广教授,回忆起毕业留校任教的成长过程也深有感触。

    这里有政策倾斜

    翻开《福建农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等7份文件,一项项、一条条不但导向清晰,而且措施“很硬”:“培养和引进10名两院院士(含双聘)、20名左右领军人才、50名左右创新人才和10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英才;投入1.5亿元用于引进人才所需的平台和梯队建设等、每年资助50名教师赴海外研修,每年接收100名优秀博士生”……

    其中,“以学科群为依托,组建覆盖400多名骨干教师的24个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建设18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特别引人注目。学校为“新成员”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鼓励他们立足团队申报国家和省里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优秀人才计划、创新团队等。同时,学校通过科研大比武、教学大比武、实验技能大比武的方式,让教师们的成果登台亮相,并对优秀教师进行业绩奖励。

    “前年开始实施科研大比武,比的是科研成果,目的是发现青年人才,知道他们的科研优势在哪里,并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培养,为学院发展储备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吴祖建教授说。

    作为一个科研团队负责人,魏太云对学校的激励机制深有感触:“这给年轻人传达出一个讯息,那就是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好的收获,你的收益并不比教授低。”

    据介绍,学校构筑青年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实施了百人攀登计划,在“金山学者”奖励计划中增设“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新秀”,实行聘期目标管理,享受优秀人才待遇,与“杰出青年科研人才支持计划”构成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

    此外,在评选、表彰和项目申报中注重对一线青年教师的倾斜,如2011年设立的学校最高奖项“严家显奖教金”,评选规定青年教师获奖比例不能少于40%;对业务突出的青年教师职称给予破格晋升。

    这里有家的感觉

    “子女上学、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一直以来是学校重点关注的三大民生问题,我们复办附属幼儿园、与中小学共建,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青年教师安心呆在教室和实验室。”人才办负责人说。

    管理学院青年教师林水富说,幼儿园配备了早晚值班老师看护孩子,下班晚一点也没关系,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接送。

    “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恩师谢联辉院士一直在鼓励支持我,回来后家庭孩子安顿得很好,没有后顾之忧。”魏太云坦陈一切进展比他想象得快,“人员配备优先,还配置了400多万元的急需实验设备,特聘了两名操作技术员,现在我想在植物病毒虫传机制方面有所建树,争取为中国的水稻病毒研究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快数字型校园建设,启动了“大数据”项目建设,进行观音湖适度生态化改造,建成了南北区健康步道、森林兰花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校园文化景观设施,建成具有医疗、预防、保健、防疫“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医院新大楼。

    对于拥有78年办学历史的福建农林大学来说,青年教师渐挑大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4年,4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占全校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三分之一,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占全校博士学位教师总数的56.46%。

    2010年以来,该校有113人次青年教师主持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301人次主持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有8项主持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有98人次论文入选SCI,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各学科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提及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叶辉玲如数家珍,“人才意识就是学校发展意识,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在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我们将继续打好青年人才培养的‘组合拳’,创造更宽广的舞台让年轻人施展。”

    (林恩文 郑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1月24日 07 版

河南一副县长被判无罪的背后
出错的统考试卷谁来担责
福建农林大学 打好青年人才培养的“组合拳”
天保重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再谱环保设备制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