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明星汤唯被骗21万”的新闻成为舆论热点。尽管被骗的细节未予曝光,但“连明星也中招”,似乎提示了电信诈骗的无孔不入。
电信诈骗都有哪些形式?该如何甄别预防?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局检察官姚伟,让他为公众“防骗”支招。
姚伟告诉记者,电信诈骗大致分为五类:“一是虚构政府类信息,如‘社保补贴’、‘汽车补贴’等;二是虚构中奖类信息;三是虚构服务类信息,如‘招嫖’、‘无抵押贷款’等;四是虚构恐吓类信息,如‘黑社会’、‘包裹藏毒’等;五是冒充亲友类信息,如盗取QQ号码所有者的视频,对其亲朋好友实施QQ视频诈骗。”
去年7月,江苏省淮安市民梁女士接到这样一条短信:“市社保管理中心通知:您有一份补贴尚未领,请尽快办理领取。TEL:0517-801665××。”
姚伟告诉记者,这就是一条诈骗短信,其实施者是4名来自福建的90后。
“识别来电、来信电话号码的真实性,是防范处置电信诈骗的第一招。”姚伟说,“上述短信有两个疑点:一是短信没有明确收信人的姓名,可以初步确定是骗子群发的短信;二是短信中所提供的电话号码0517-801665××,梁女士可以通过114,或者到社保局等单位核实这个电话号码,但是,这两个疑点都被忽略了。”
梁女士轻信了短信,拨打电话后,被告人之一陈某冒充社保局人员接听了。陈某“套出”梁女士的身份证号码之后,又把她转到了所谓财政局的电话上——接听者则是其同伙黄某。黄某要求梁女士到银行办理其银行卡激活手续,方能转入社保补贴。
“加强账号保护,不轻易到银行转账、汇款,是防范处置电信诈骗的第二招。”检察官姚伟不无遗憾地提示,“领取补贴,需要本人拿身份证,到有关部门去办理书面手续。梁女士如果到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社保、财政窗口核实,是可以避免错误的。”
为了领取所谓的社保补贴,梁女士到银行ATM机上,按照黄某的电话遥控,进行“激活”操作。黄某在问清梁女士的卡内余额后,称只有“激活银行卡”才能收到补贴,梁女士便鬼使神差地按照骗子“指挥”,老老实实地输入对方银行卡号及所谓激活密码,一番操作后,其卡内余额,几乎全部转到了骗子账户上。
“这是明显的转账程序。”检察官姚伟分析,“梁女士的卡内余额是6800元,而所谓的‘激活密码’6472,其实就是骗子根据被害人提供的卡内余额,随口说出的稍少金额。”
据介绍,此4人团伙已用此招术,诈骗了30万元。
“发现被骗后,及时报案是防范处置电信诈骗的第三招。”姚伟介绍,梁女士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刻报警。警方根据银行卡号、电话号码等线索,迅速抓获4名嫌犯。目前,4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第四招是快速冻结诈骗账户。”姚伟说,“银行员工表示,即使被害人的钱已被转入诈骗账户,也可以通过快速冻结手段止损。”他告诉记者,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都可启动冻结止付程序。“即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如需继续冻结,则可在次日凌晨零时后重复上述操作。”
通讯员 郑冰 晓姚 本报记者 王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