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IT产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硅谷”和“中关村”。但25岁的郭晓非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三线城市广西北海开启了网络技术的创业之路。
刚步入大学,郭晓非就表现出在信息技术方面过人的天赋。入校后的第二个月,他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订单,为一家旅游公司提供网络解决方案。由于设计新颖,服务到位,这个计算机牛人的名字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
由于业务量越来越大,2008年9月,郭晓非获得院长特批,成立了校内唯一的学生工作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阳光工作室。很快,工作室发展到70多名成员,都是学校各个社团里最优秀的人。
有这样的条件和资源,郭晓非开始跟社会接触,尝试着拿一些智能化建站软件开发的项目,阳光工作室成长为学校里唯一盈利的组织。
大三那年,北海市科技局和开发区的领导到学校找到了郭晓非,问他准备到哪里创业,并告诉他北海可以提供两个创业基地供他选择,一个是在工业园,一个是在银滩附近。
最终,郭晓非选择了工业园里号称“北部湾硅谷”的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2010年毕业后,郭晓非带领学院10余名毕业生在阳光工作室的基础上,共同创建了如今的南坡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虽然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办公场地可以免费试用一年,但对于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打开市场并不容易。最艰难的时候,公司账面上只有6元,大家只好靠吃青菜度日。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郭晓非骑着电动车满北海市跑,一家家联系之前在大学期间积攒下的客户资源,动员他们入股南坡腕公司。“我当时向他们保证,公司3年后如果盈利,我们可以分红,如果不盈利,我可以把本金退给你,而且利息比银行高。”郭晓非说,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出资入股,不是看中分红,而是更看重成为股东后,可以免费获得他们提供的网络技术支持。
就这样,郭晓非度过了这段最初的困难时期。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南坡腕公司拥有20名工程师,公司年收入过百万元。
曾有不少人问郭晓非,为什么要选择三线城市创业,而不去北上广等大城市。郭晓非表示,首先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如果直接去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创业的话,起点很高,没有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想要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很难。北海这样的三线城市有他喜欢的人居环境,而且生活成本低,政府也比较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不要认为小城市就没有商机。”郭晓非说,北海当地有家民营的互联网公司,通过经营城市门户网站,目前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达1800万元,还获得了马云亲手颁发的互联网先锋奖。“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北海作为发展中的城市,整个房地产行业、旅游行业都需要去宣传,这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
郭晓非很清楚,互联网产业说到底是创意产业,而越是创意产业对周边智力、资本的聚集度要求就越高。北海虽然没有这些优势,但在他看来这个城市很悠闲惬意,适合搞创意。“互联网是开放的,行业的技术更新都是全球同步的,只要上网随时都能看得到。”郭晓非说,这使得他在三线城市开办互联网公司,也完全不用担心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
现在,郭晓非又把目光瞄向了电子商务。加入团北海市委旗下的北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后,他结识了协会里100多名各行各业的优秀创业青年。郭晓非打算联合这些青年企业家一起,趁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不断升级,共同把握电子商务时代的机遇。
本报记者 谢洋 实习生 董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