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3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有我守国门 你们放心过年吧

雪山上的“天兵”

——记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昆木加哨所

银军 晏良 许凌康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30日   03 版)

    中尼边境的大风口上,一座雪山傲然矗立。雪山上,驻守着一群“天兵”——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昆木加哨所官兵。

    昆木加,藏语意为“鲜花盛开的天堂”。事实上,这里与“天堂”无关,海拔4900多米的雪山上更像“雪花飞舞的炼狱”——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6%,年平均气温不到5摄氏度,山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眼望不到边,百里荒无人烟”。

    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极易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哨所96%的官兵患头发脱落、指甲凹陷、手脚蜕皮等高原综合征。

    在昆木加生存尚且不易,巡逻更要与风雪拼争,甚至与死神博弈。

    去年夏天,哨所官兵执行巡逻任务,走在最前面开路的向导班长不小心踩破冰层,掉进冰窟里。战友们将向导从雪水中拽出时,他的脸和手都被冰棱划得鲜血淋漓。

    随队军医何勇帮他处理了伤口,建议送下山去。谁知向导班长却苦苦哀求:“界碑就在前面,让我走到国门吧。”

    对于边防官兵来说,界碑在心中的分量是外人无法体会的。一次,哨长洛桑平措巡逻时不慎滑倒坠崖,幸运的是,他被两块石头卡住捡回了性命。脱险后洛桑平措坚持继续上山,手脚并用一点一点爬行,来到界碑前才算完成任务。

    一次,巡逻队在海拔近5000米的某山口踏雪而行,接近终点时,大家发现山上厚厚的积雪掩埋了界碑。官兵们凭着记忆,在雪地里细细搜寻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界碑。当把界碑上的 “中国”两个字擦亮描红时,官兵们个个兴奋得无以言表。

    “身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 昆木加哨所所在团团长王文军说,对哨所官兵而言,界碑是主权的象征,更预示着一种责任担当。

    在昆木加哨所旁的戈壁滩上,有一座用沙石堆砌的坟墓,战士陆永刚就长眠于此。

    “如果那时取暖条件、就医环境好一点,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回忆起牺牲的战友,军医何勇眼睛红了。他说,陆永刚是在捡牛粪时患急性高原肺水肿牺牲的,这个病在今天根本算不了什么。

    以前,昆木加哨所取暖、做饭都靠烧牛粪。1994年8月16日,哨所组织官兵外出捡牛粪,感冒未愈的陆永刚本该在宿舍休息,可他等战友出发后,也背上麻袋、干粮和水,出门去拾牛粪。

    天黑时官兵们陆续归来,可迟迟不见陆永刚。等大家找到他时,他已成了“冰雕”。陆永刚是昆木加建哨所以来牺牲的第22位军人。

    曾几何时,由于哨所医疗条件差、药品不齐全,官兵都害怕生病,因为哨所离拉萨上千公里,送医不便,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近年来,上级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改善哨所医疗条件,官兵患常见病不出哨所就能治愈。团卫生队还能同上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会诊,做一些疑难手术,官兵生命健康进入全新保障时代。

    与此同时,边防官兵巡逻守边的条件也今非昔比。“通信基本靠吼,观察主要靠瞅。”曾是昆木加哨所巡边的真实写照,遇到恶劣天气,官兵走前后脚都看不清楚,只能手拉手走完巡逻道。 

    “如今,哨所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我们坐在监控室里,就能锁定边境线上的风吹草动。”哨长洛桑平措边说边点击鼠标,眼前的大屏幕上清楚地显示着防区的情况,真可谓“有了电子眼,胜过十万兵”。

    洛桑平措清楚地记得,他刚入伍时,官兵们平时吃的是“老三样“:土豆、萝卜和粉条,春节更没有新鲜蔬菜。但缺乏维生素的生活早已成为历史。

    这两天,哨所已经为迎接马年春节备足了新鲜蔬菜:西红柿、白菜、青笋、生菜等应有尽有。哨所在永冻层上开挖了半地下温室,这些蔬菜都是官兵在温室里自己种植的,满眼绿色的温室也是官兵们最爱去的“旅游景点”。

    概括昆木加哨所的变化,洛桑平措给出的词语是“三级跳“:住宿从“夏住水帘洞,冬居水晶宫”到“雪山高脚屋”,再到宽敞保暖的宾馆式哨楼;照明从点蜡烛到柴油发电,再到科技环保的风能与太阳能供电。

    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激发了官兵们戍边的热情,春节临近,尽管哨所外冰雪肆虐,官兵们却豪情满怀,他们说:“边防交给我们,祖国请放心!”

有我守国门 你们放心过年吧
家国情·边防行
聚焦为祖国站岗的年轻人
大漠守望者
雪山上的“天兵”
每一次巡逻都是一场战斗
“电子长城”紧锁大风口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