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1月3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郭毅力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1月31日   03 版)

    扎根高原献身使命的模范领导干部

    武警西藏总队副政治委员 马小俊

    郭毅力同志1976年12月入伍来到西藏,在高原整整奋斗38个年头。去年7月10日,他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把生命永远定格在第56个年轮。我和他在雪域高原并肩战斗了35年,见证了他为西藏发展稳定和部队建设呕心沥血的军旅征程,目睹了他从一名基层指战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戎马人生,他那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战斗英姿,像高高的雪峰浮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总队担负西藏的执勤处突、反恐维稳任务。西藏平均海拔4000多米,居住着藏汉等10多个民族,有40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十四世达赖集团长期进行煽动破坏活动,妄图分裂祖国。在恶劣环境、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面前,郭司令员胸怀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带领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研究总结出“军事行动政治仗”等处突维稳方略。他撰写的《信息化条件下藏区反恐维稳作战的组织指挥》获国防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我们总队兵力高度分散,各部队之间纵横相距数千公里,地形复杂、道路艰险,遂行任务机动难。他结合西藏维稳形势,提出打造全域式机动部队的目标,建设磨练部队处突能力的区域训练基地。他从基地选址到功能设计、从训练器材配置到生活设施配套,先后69次到现场办公,建成了武警部队西南地区最大、实战性强、功能齐全的训练基地。我们总队依托基地展开实战化训练,部队远程机动应急能力得到很大提升,10多个单位被中央军委、武警部队授予称号、记功嘉奖。

    2011年5月,藏北地区的群众因采挖虫草,时常引发矛盾纠纷。郭司令员历时20多天,深入那曲10多个乡镇了解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柔性执勤、服务代勤、宣传促勤”的理念,组织官兵走村入户宣传法律常识、签订文明公约,化解了10多起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近些年,我们总队先后圆满完成100多次处突维稳、抢险救灾任务。在他的告别仪式上,自治区领导含着泪说:“郭毅力同志为维护西藏稳定倾注了毕生心血,我们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雪域将军

    武警西藏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 陈能怀

    我在郭司令员身边担任过训练处长和作战处长,跟随他走遍了西藏高原,亲身经历了他指挥的一次又一次维稳处突战斗。他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敬佩的,是他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指挥才能。

    军用地图、指北针、望远镜,是郭司令员随身带的三件宝;看地图、测地形、记数据,是他最大的爱好。2007年9月,我当训练处长不久,他带我下部队调研,途径海拔4500多米的一座雪山,就在大家感到缺氧难受的时候,一个经幡环绕的小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急忙叫我打开地图,上边没有这个村庄的标记。他让我们马上现地勘察,把这里的军事数据搞清楚再走。当时天快黑了,前面的路还很危险。我心想,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有必要这么认真吗?没料到,两个月后,正是这个地方因草场纠纷发生械斗事件,我们事前地形勘察准确,兵力很快部署到位,迅速平息了事态。

    和郭司令员接触久了,我逐渐体会到,他能从司空见惯的山川河流中发现战略价值,从平淡无奇的道路村庄中想到战术运用,源于他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忧患意识。他常说:“打仗首先要打赢头脑中的战争,用前瞻性的研究思考带动谋打胜仗的超前准备。”他办公室里有一张长10米、宽5米的西藏地图,我经常看见他趴在上面,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红蓝铅笔,在上面排兵布阵、推敲战法。他书房里有一台投影仪,桌子上摆放着一摞摞现代战争和处突反恐的录像片,柜子里装满了军事理论和高科技战争书籍,他经常结合西藏地形特点和反恐维稳形势研究思考,时常通宵达旦。

    2008年11月,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他当天晚上就打电话问我,对这样的恐怖袭击如何应对?孟买离我们好几千公里,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却一口气给我讲了好多思考和见解。第二天一早,又带着我和侦察处的同志跑到二支队反恐训练场。他用石块和砖头模拟沙盘推演,拿着棍子在地上反复比划,组织特战分队一遍遍演练,总结出应对连环恐怖袭击“三突一体”的作战方法。他经常告诫我们,高原生存环境缺氧,但对作战理论研究不能“缺氧”,知道为什么打仗,更要知道怎么打仗!

    有一年初春,我按照计划正在中队组织新兵考核,他那天突然把我们几个处长叫到办公室,让我们抓紧把新兵提前分配下连,重新调整应急处突预案。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他指着搜集的一大摞情报资料说:“种种迹象表明,不法分子可能要策划重大破坏活动。”

    处突方案和兵力部署调整两天后,拉萨果然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我们按照他先前的决策意图,第一时间向部队下达了处置命令。部队开进时,道路被围观群众堵塞。紧要关头,他果断指挥部队,从街道旁边一座废弃多年的工厂后门,出其不意地直插事发现场。我跟随他这么多年,知道他对西藏的每一座桥梁、每一条街道、每一个乡镇都很熟悉,但我真没想到,他连这个废弃厂房有一条通道都了如指掌。

    看着他指挥若定,我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平时多一分准备,战时就多一分胜算!”连续几天几夜,他料事在先、临机决断,指挥部队迂回穿插疏散群众、设卡抓捕闹事骨干、封控警戒要害目标等一个个战斗行动,有力平息了事态,军委首长称赞他“组织严密,堪称精确指挥”。

    留在海拔5061米的牵挂

    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七中队四级警士长 宗雷

    我们中队驻守在海拔5061米的青藏铁路唐古拉段无人区,担负着这条天路138公里的守护任务。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也是我们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执勤点。唐古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上的山”,一年四季风雪交加,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2%,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使我们这里成为郭司令员最牵挂的地方。

    2009年元旦,我们中队组建不久,郭司令员第一次来中队时,恶劣的天气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天,他一大早从拉萨出发,迎着暴风雪,天黑才赶到我们中队。车子一进营院,我们发现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拳头大的洞。司机姜成龙说,他们在路上遇到山体塌方,一块石头砸在车上,把司令员的眼镜都震掉了,车子差点冲下20多米深的悬崖。

    郭司令员到中队还没坐下,就对干部说:“今天是元旦,晚上的哨我们来站。让战士们好好休息一下,给家里打个电话。”中队长孙福林望着外面呼呼作响的暴风雪,告诉郭司令员,前几天,中队200多斤重的车库大门都被狂风刮掉,在院子里满地打转,当时战士刘承清正在井边打水,一下子被狂风卷起,摔出好几米远。这样的恶劣天气,哪能让司令员去站哨呢?郭司令员动情地说:“都说你们在山上执勤条件苦、生活难,我不到哨位上站一站怎么知道有多苦,我不到风雪里吹一吹怎么知道有多难!”

    那天夜里,郭司令员迎着风雪来到哨位,刚好是我在站哨。他看到哨位上有一根背包带系在护栏上,问我是干什么用的。我告诉他,这是我们发明的一个土办法,刮起暴风雪,我们就用这根背包带把自己拴在哨位上,这样就不会被大风吹跑。司令员听了,紧紧攥住我的手,好久没有说话。他给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双手接过我手中的钢枪,跨步走上哨位。我在风雪中含着热泪,将栏杆上的背包带系在了郭司令员腰上。走下哨位的那一刻,郭司令员雕塑般的军姿,就像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心头!那一夜,窗外大风呼啸,我们中队官兵谁也睡不着,因为一个将军在暴风雪中,挺立在我们海拔5061米的哨位上。他系在了哨位,也把将军的一颗心和我们士兵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爸爸,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郭毅力的女儿 郭琦

    2013年7月15日,是我第27次走进西藏。以往,都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与爸爸团聚,而这一次,我的手里却捧着爸爸的骨灰。我设想过无数种与爸爸相逢时的场景,却唯独没有这一种。

    我今年23岁,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总共还不到3年时间。7岁前,我一直跟随外婆生活在四川老家,对爸爸妈妈的印象,是墙上穿军装的照片和电话那头亲切又陌生的声音。我12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到拉萨去看爸爸,刚进门放下行李,屋里电话就响了,爸爸抓起电话听完后,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三步并作两步跨出了家门。第二天,听妈妈说,那曲发生雪灾,爸爸带领部队救灾去了。

    高中毕业那年,我去拉萨看爸爸,意外地发现他办公桌上有个白色的按钮,我好奇地按了一下,一个叔叔紧张地跑了进来。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爸爸长期在高原工作,患上了好多高原疾病,半年来两次晕倒在办公室,才在办公室和家里都装上了呼叫器。作为女儿,爸爸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可是我一直觉得爸爸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爸爸带领部属研究演习方案,回家后又在书房翻看资料。天快亮时,呼叫器突然尖叫起来,我和妈妈急忙冲进书房,只见身着作训服的爸爸倒在地上。我惊慌地喊着:“爸,你怎么了?”我们把他扶起来,要把他送到医院去,他却说:“我这是坐的时间太久了,老毛病又犯了,你们不要大惊小怪。” 

    当早晨的起床号吹响时,爸爸又精神抖擞地出发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我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上街跑了好几家商店,为爸爸买了一双软底布鞋。当我帮爸爸试穿时,他高兴得来回踱着步子说:“有女儿送的这双鞋,走再远的路,脚也不会疼了。”

    爸爸虽然与我们聚少离多,但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好爸爸。从我上大学起,他更关心我的生活,每当北京天气有变化,爸爸总会在遥远的西藏,给我发来一条提醒注意冷暖的短信。前年元旦,爸爸到北京出差来看我。那天,爸爸开会时间紧,只有1个小时陪我,他把一个寓意为“无穷大”数学符号的手链,细心地戴在我的手腕上说:“我工作忙没时间陪你,对你的爱是无穷的,戴上这个手链,就像爸爸永远在你身边。”2012年3月,妈妈要住院做手术,爸爸匆匆从拉萨赶到成都,连续4天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给妈妈洗脸擦身、端水喂饭。为了缓解病情给妈妈带来的压力,他在病房里为妈妈画起了素描,还在画像上写下深情的小诗。爸爸每画一张素描、每写一首小诗,都给我和妈妈带来阵阵幸福的欢笑。如今,爸爸从西藏高原永远回不来了,再也不能给妈妈写诗画画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已成为我和妈妈梦中的回忆。

    感动喜玛拉雅山的生命壮歌

    西藏日报记者 德吉央宗

    我采访郭毅力司令员的事迹,是从他的告别仪式上开始的。那是去年7月16日,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我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敬献的一排排花圈,我听到西藏自治区领导和武警部队首长泪流满面宣读悼词,我看见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手摇转经筒为他的英灵祈祷。在和平时期,一名将军的离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来为他送行?为什么会给各族群众留下无尽的怀念?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追寻郭司令员留在高原38年的足迹。

    在距拉萨70多公里的卡优村,藏族汉子尼玛旺堆的家里,伴着一盏酥油灯的火焰,尼玛旺堆向我讲述着三年前那个冬天的下午,他突发急性肠梗阻,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在抬往拉萨市医院的路上,郭司令员看到后,急忙说:“快,用我的车把病人送到武警医院!”他又打电话要求医院安排就诊,尼玛旺堆因抢救及时得救了。

    沿着郭司令员生前留下的足迹,我来到工布江达县秀巴村,听到了喜迁新居的鞭炮声。80岁的白马玉珍老人将斟得满满的青稞酒,高高地举过头顶,表达各族群众对郭司令员的由衷敬意。老人告诉我,她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居住在破旧不堪的土房里,是郭司令员带领官兵开展“万人千户帮扶工程”,帮助她建起了藏式新居。循着白马玉珍家幸福的鞭炮声,在阿里,我看到了他当年带领官兵为村民打下的水井;在那曲,我看到了他当年亲手为群众修建的蔬菜大棚;在日喀则,我看到了他当年引进种植的樱桃西红柿。从各族群众幸福的笑脸里,我想起部队官兵常听郭司令员自勉的那句话:当好司令员,先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从他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里,我体会到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看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无垠大爱。

    我合上采访本,带着郭司令员留给我的感动,走在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广场,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看到,将军没有走,他把真情留在了雪山,把幸福留在了高原,把大爱永远镌刻在了雄伟的喜玛拉雅山。

“中国芮,真牛!”
带着父亲当兵
郭毅力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扎根高原献身使命的模范领导干部
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雪域将军
留在海拔5061米的牵挂
爸爸,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感动喜玛拉雅山的生命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