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天气预报提示北方将降雪后,计划从河南商丘自驾回北京的刘芸(化名)开始“积极备战”。她的轿车里,放进了枕头、被子、毯子,也带上了水果、热水,甚至还有车载的可加热饭菜的小电饭锅。
商丘到北京约700公里,走高速,正常情况下8小时就能到达。“我们2月5日早上8点出发,心想最迟晚上7点到京。就算再堵车,晚上12点前怎么也会到的。”刘芸说。
让刘芸意外的是,她和家人不得不在中途留宿一晚,直至2月6日傍晚,才到达北京。
在刘芸看来,高速公路实时路况信息是春运的稀缺资源之一。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交通信息供应不足的现象,在公路、民航、铁路甚至旅客到达目的地之后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每逢春运、节假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如何及时地把信息发布给道路、交通设施的使用者,如何迅速、准确地发布交通状况,这是我们过去都不太重视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陆键认为,目前,国内实时交通信息的发布工作还不太完善。
他表示,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需求量很大,“这项工作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高速路况信息混乱
什么时候能上高速?对于刘芸,这是一个问题。她没想到,自己原计划的高速之旅会变成沿省道穿行。
她所在的县城位于连霍高速边上。这条连接江苏和新疆的道路是国内高速公路路网的横向干道之一,刘芸设计的路线是,先入连霍高速,再转济广高速北上。
虽然启程时还没下大雪,但一切并不如意。8点半,在县城边上的高速入口,刘芸发现很多车停在原地等待,有些车正在往回开,“那个入口我上不去”。
她决定沿着省道开往商丘市,因为那儿的高速入口较多。可没想到,商丘市的高速入口依然是关闭的。
“老家和商丘的高速入口都有交警,拦着路,跟大家说要绕道。”刘芸说,丈夫下车询问交警什么时候能通行,“交警说,他们也是听上面指令,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通行”。
那时,刘芸还不知道详细路况。据媒体报道,当天6时到8时,连霍高速商丘段连续发生7起交通事故,40辆车追尾。事故现场是在上午10时清理完的,而这时,刘芸还在商丘境内,“车祸加雨雪天气,即使上了高速也会堵车”。
商丘与山东交界。刘芸沿着省道,试图在山东境内上高速。终于,在离开老家100多公里之后,她从山东曹县勉强进入了高速公路,随后来到山东菏泽的高速出口。
此时已接近午饭时间。刘芸一下高速才发现,旁边的高速入口是封着的,“这等于,我下了高速,就没法再进高速了。”
刘芸没能进入菏泽、菏泽北的高速入口。随后的山东黄镇、阳谷、聊城等至少11个入口她都无法进入。当天晚上,她和家人不得不在山东阳谷住了一宿。
大雪从刘芸进入山东境内后开始下起来。家人在加油站时发现,车轮与车体间的空隙结了冰,他们忙用救生锤把冰块敲碎。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刘芸返程的2月5日,“河南高速公安”、“山东高速出行服务”等官方微博及网站定时发布了一些路段的交通信息。不过,上述微博的评论、转发数量并不多。
刘芸告诉记者,部分官方微博的信息不完全准确。比如,11点半时,她在微博上看到信息称商丘市双八站已经放行,事实上,她在双八站等到12点还没有被放行,“可能信息和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一致。”
也有一些网友反映,在通往某一高速入口的途中,他们才在网站或微博上得知入口封闭的消息。有的网友则说,他们不知道入口封闭后该如何绕行。
尽管如此,微博仍成为刘芸获取路况信息的主要方式。出发前和快到高速入口时,刘芸或家人都会检索相关微博。
另一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收听广播。但刘芸发现,广播时不时插播歌曲,不能做到实时播报,且一些路况信息不是她所想知道的。
这样的情况暂时没有好转。2月9日16时,“河南高速公安”微博发布消息,提示“大广高速豫冀省界站和宁洛高速豫皖省界站出省方向车流量非常大,车多拥堵,请提前绕行”。
而至少4个小时前,已有网友发微博称:“多日来大广高速豫冀界收费站,排队车辆延绵数公里,交通大拥堵,河南高速管理当局干什么去了?”
信息不对称引发机场风波
交通信息不畅带来的阻碍,不止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刘芸启程返京的当天,河南郑州机场间断性地关闭三次,次日发生的矛盾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郑州机场航站楼派出所所长主军强事后公开表示,事发当天,机场因大雪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几千名旅客滞留。
矛盾即所谓“郑州机场被砸事件”。2月6日晚上,多家媒体微博援引网友“拖延症晚期的蔚小姐”的消息称:“让你们感受下延误后的旅客多疯狂,柜台电脑什么的砸得稀巴烂。郑州机场又关闭了,我们已经连续加班二十四个小时没合眼了,都不敢出去,一出去就被围攻就被骂。”
2月7日15时40分,郑州机场方面否认了上述说法,称网传消息存在虚假和夸大,航班已经全部恢复正常。事发当天,“极个别旅客对航班延误影响行程情绪激动”。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公布的机场监控视频中看到,2月6日0时19分,郑州机场中国南方航空问询处的柜台前围着数十名旅客,3名民警站在柜台附近。随后,一名男子往柜台砸矿泉水瓶,另一名男子则将水状物泼向工作人员。
央视报道称,监控视频中,没有出现旅客砸柜台、电脑等行为。
不过,在多位目击者看来,这场矛盾显然与机场、航空公司的工作方法有关。一位网友说,他的航班本应在2月6日8时起飞,但一直延误。下午3时,他们被安排登机,而两小时之后又被要求离开飞机。
一番折腾之后,他的航班于深夜起飞。
网友“渊远流长-厦大”则用“信息不对称”形容2月6日的登机。按照他的说法,一些滞留旅客深夜在机场候机时“想睡不敢睡”,他多次被工作人员告知“可能起飞”,但“还没消息”。
滑稽的一幕是,临登机前,电子显示屏提示他应在“10号登机口”登机,服务总台告知登机口是“14号”,但其实登机口是16号。当被同伴拉到正确的入口时,他感慨登机“匆匆成功”、“毫无秩序”。
记者尝试通过微博与上述目击者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均未收到回复。此前,多家媒体的报道侧面印证了网友的说法。
“尽管机场工作人员辛苦保障乘客出行,可因信息发布不到位,不能得到乘客的理解,导致双方发生冲突。”《河南商报》一篇报道评价此事时称。
报道称,机场一位客服部调度人员连续工作30小时,仅吃了一顿饭,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作为地面调度,她要对接多个部门,若航班晚点,还要联系、安排住宿等事务。
如果航班发生延误,有时延误时间可以准确计算,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延误时间是无法准确告知的。
记者注意到,因航班延误而发生的冲突屡见媒体报道。多位网友在微博上称,他们对因为天气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可以理解,但不希望信息被阻碍。当航班延误时,住宿、天气、转乘航班、其他交通工具等信息成为较大需求。
火车站千人打车凸显协调困境
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体验发现,当返程旅客到达部分目的地之后,交通困境依然没有完全消失。
记者近日在湖北汉口火车站看到,在火车站地面广场,出站后的路段十分拥堵,难以看到空驶的出租车。同时,在地下出租车停靠点,到站旅客的队伍折了三折,蜿蜒约150米。出租车依次开来,车站工作人员正在指挥旅客上车。
另一边,多名“黑车”的揽客者正询问旅客“去哪里”,但愿意乘坐“黑车”的旅客较少。经过近20分钟的排队等候,记者终于等来了出租车。
“这样跑下来,根本赚不到几个钱。”上车后,出租车司机向记者抱怨。他说,自己其实不太愿意去火车站拉客,因为前来等候的出租车较多,必须等很久才能接到乘客,而出了火车站,路很堵,行驶缓慢。
2月4日22时许,在北京西站南广场,出租车排队候车处也排起了上百人的队伍,但出租车却来得很少。出站的旅客在寒风中等候着,大约要等一小时才能打上车。
据报道,2月6日,北京西站预计到达旅客约18.9万人。不过,在暴雪影响之下,高铁部分区段限速行驶,北京几大车站晚点50余趟列车,部分列车晚点一小时以上。
客流量大,暴雪导致列车晚点,滞留旅客在相对集中的时段抵达,这成为返程高峰期“打车难”的重要原因。2月5日、6日,全国多地火车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打车难”现象。
最著名的,要数2月6日凌晨发生在南京南站的“千人打车”。当时,京广、京沪高铁多趟列车因天气原因晚点,上千名乘客抵达南京南站时,已是凌晨。
多趟列车晚点、上千旅客滞留的信息,似乎没有迅速传递到南京的城市交通系统。按照惯例,南京地铁依旧在23时45分停止了运营,公交车也早已下班。出租车,几乎成为1000余名乘客离开火车站的唯一选择。
更让旅客疏散进度放缓的是,由于列车晚点,火车站自动票检闸机无法识别一些车票,旅客不得不往人工检票口通行。
一些网友开始“人工”地进行信息沟通。2月6日凌晨1时32分,微博认证信息为“《市场周刊》前总编辑”的网友“邵明波”发微博,呼吁出租车司机赶往南京南站救急。
15分钟之后,他又在微博上提示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不到5分钟,这名出租车司机转发了他的微博,并提示了其他3名出租车司机,且表示要通知客服调度其他出租车前往支援。
因信息滞后造成的情况似乎十分严峻。2时2分,网友“仙小豆”再次发微博抱怨:“乘坐最后一班北京到南京高铁,由于天气原因晚点12点半到,结果地铁下班,公交下班,出租车寥寥无几,上千乘客无助的排队等车,其中还有好多老人孩子。”
这条微博在45分钟后被遭遇了同样情况的网友“KBAS”转发:“我也刚从那里回来,好不容易有人用‘滴滴打车’,我幸运地拼车回来的,现场排队等的特别多。”
好在,城市交通系统在当晚终于有所应对。据南京媒体报道称,南京南站安排了两辆大巴车免费送旅客前往市中心,约凌晨2时,大部分乘客疏散完毕。
此外,南京铁路部门还称,将与城市交通部门协商,增加春运期间的地铁晚间运力,增加夜公交的班次,以方便“晚点”乘客回家。
实时交通信息需求大
在刘芸看来,客观而言,今年公布的一些实时交通信息,已比过去要进步一些。但其中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刘芸发现,有一个应用程序叫“飞常准”,当有人用电脑或手机给这个程序发送航班号时,它会把航班是否延误等情况告诉用户,“我希望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应用:当我走在高速公路上时,发送高速公路名称,这个应用能自动提示我这条公路是否关闭、哪个路段关闭、何时开放等信息”。
陆键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春运期间部分旅客滞留有众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交通部门应对大规模迁徙的能力、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依然有限。
“第二个原因是,在发生大雪大雨等突发灾害时,一些地方的应急管理能力还不到位。”陆键认为,交通信息提供的不足,正是表现之一。
陆键说,把交通信息发布给交通设施使用者,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随着公民对信息接受能力的提高,实时交通信息的建设也会有所进步,“主要困难是有关部门重视的程度”。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实时交通信息的发布已有一定成果,主要应用集中在城市内部。例如,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上海市交通港口局指挥中心发布称,“上海公交”APP软件已增设实时公交模块,并把已经实现智能调度的公交线路车辆的实时信息接入APP。
此举可以呈现220余条公交线路的实时车辆信息。大部分省份均有城市尝试对市内主要道路的实时路况进行呈现,呈现方式包括设置路边显示屏等。
据日本媒体披露,2013年,日本首都圈各铁道公司及东京都政府决定将电车行驶方位等实时运行信息公开化,电车运行方位可以实时体现在智能手机的地图上,在发生灾害等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获得电车及公交在何处停止导致交通堵塞等信息,这将使高效率的避难及救援活动成为可能。
陆键注意到,百度公司在今年春运期间推出了“实时地图”,如今也有一些专业的软件、数据库可以通过手机、电话等渠道搜集交通信息的状况,发布给道路的管理和使用者。
“这个是比较好的一种技术,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很快,将来使用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这一定需要政府行为。”陆键说。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此前也曾公开表示,交通部门发布交通信息的内容包括易堵路段、旅游景点、大型活动场所等人流密集区域,渠道则有手机、互联网、电视、电台等。
“尤其要重视手机平台,如果交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出行人,一旦造成大规模拥堵就会非常麻烦。一旦遇到严重拥堵,相关部门要果断地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景点限流等措施。”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已有的发布实时交通信息的微博中,转发和评论并不多,到达率较为有限。如何运用微博、微信等公民较容易接受到的新媒体渠道,成为一个新课题。
在陆键看来,政府部门应该及时调整、发布一些动态信息,返程旅客也需要对国内目前交通状况作提前了解,“同时,地方政府应该适当考虑承担责任,向可能延迟滞后的旅客提供帮助,这毫无疑问需要政府的投入。”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实习生 成婧 霍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