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开始往往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就像俄罗斯双人滑的强势回归和庞清/佟健的黯然落幕,在不经意间便分别写就了两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只是俄罗斯人写出这个精彩的开头不过用时4年,而中国双人滑在画下这个句号之后,却还不知下一个开头从何开始。
这便是底蕴雄厚与精英路线的区别。作为花样滑冰优秀人才的高产区,俄罗斯人在过去几十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统治着双人滑项目。在他们一不小心丢掉霸主地位后,重新夺回统治权无非是卧薪尝胆后的必然结果。就像中国的乒乓球,偶尔的失利其实就是大意失荆州。
但对于运动人口基数少之又少,后备人才青黄不接的中国花样滑冰来说,姚滨率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及张丹/张昊打造的双人滑黄金十年,犹如上天赠予的礼物,华美动人却又不知何时才能重现。
而当庞清/佟健这对牵手21年的冰上情侣,在34岁的“高龄”且伤病缠身之际依然披挂上阵,观者除了动容、敬佩,或许还有对中国双人滑尴尬窘境的无奈。
同样的无奈和伤感还写在中国速度滑冰500米“女一号”王北星的脸上。这位连续两届冬奥会均被视为中国速度滑冰500米金牌最有力争夺者的优秀选手,并没能像她的韩国对手李相花那样横扫欧美强手,仅遗憾地名列第七。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令乘兴而来的总局领导感到满意,被批评在所难免。
在中国现有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下,财政下拨给体育总局的经费以及赞助款项,历来优先使用在重点项目和重点队员身上。像王北星,不仅给她聘请的是高水平外教,她本人也常年在国外训练比赛。在她身上投入如此多的人力、财力之后,相关领导自然希望王北星能够披金挂银。
然而,巨大的投入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期待中的产出,更何况运动员是人不是机器。王北星最终未能抗住巨大的压力,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而她赛后“心在流泪”的感言,又何尝不是她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
一个人在拼尽全力仍然失败之后,她(他)得到的理应是掌声。没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原因很多,需要总结,需要反思,但如果一个项目总想毕其功于一人,就如同孤注一掷的豪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和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意外不同,范可新和刘秋宏半决赛中的碰撞,纯属疾速拼争中的偶然。相反,中国短道速滑不俗的整体实力,保证了这支队伍总能处于世界一流,也给了28岁的李坚柔站上冠军之巅的幸运。
受资源所限,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很低,这使得中国军团在冬奥会上的表现很难像夏奥会那般抢眼。在已正式提出申奥的大背景下,中国冬奥军团当然希望能够用金牌榜上的出色表现,为自己增添申奥成功的砝码。但取得好成绩没有捷径,因为“不管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