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弘扬职业文明的同时,加强青年员工作风建设

青年文明号:引领与众不同的新时尚

本报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18日   08 版)

    走在脏兮兮的铁路上,20多岁的刘玲时不时探下身子扒拉一下铁轨。她现在是陕西省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的一名助理工程师,每天检查、维修铁路设备,是她的重点工作。

    自1997年起,刘玲所在的巴山工务车间已连续16年荣获全国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像巴山工务车间一样,全国各级各类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弘扬职业文明的同时,也带出了一大批处事、作风与众不同的优秀青工,他们在具备传统的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之外,更多了一份新时期的创新精神。

    奉献、创业、拼搏、自强的“巴山精神”

    巴山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这里原始、荒凉,古有巴蜀大地“不与秦塞通人烟”之说。

    在襄渝铁路线上,巴山段地质条件最复杂、基础最薄弱、病害最严重,曾是铁道系统内闻名的“担心线”。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巴山工务车间创造了35年无安全事故的好成绩,并由此创立了以“奉献、创业、拼搏、自强”为主要内容的“巴山精神”。去年6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铁路局的刘玲和所有刚入职的新人一起被送到巴山,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岗前培训。

    在巴山一周,刘玲渐渐发现,这是一块青年成长的宝地。最早开发这片土地的清一色全是年轻人,因修建铁路牺牲在此地的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18岁;在这里工作,干部职工人人平等,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底还有“情绪发泄日”,普通青年可以借此向管理层敞开“叫板”;考勤管理、奖金分配、困难补助、伙食账目这些平日里普通员工看似没机会过问的热点问题,在这里全部公开。

    这些细节,一点一滴都留在了刘玲的脑海里。几次深夜辗转后,她找到人事部门负责人,要求留在巴山工作,“虽然苦一些,但对我这样的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上岗不到半年,刘玲就加入到青工实训实践基地技术方案设计室。这个“新手”和另外14名新手一道,利用业余时间,提出了一套解决隧道边墙渗水难题的方案。

    “简直不可思议,能放手让我们一帮新人来做方案,还是盖了红章的方案。”刘玲说,在巴山工务车间,青年工程师每个季度都被要求出一套设计方案,并由资深设计师进行评估、指导。如果一个方案从想法到纸质文件,再到施工方案都齐全可行的话,会得到设计所的认可并盖上红章进入实施阶段,“从来没想过,工作一年,自己设计的方案就能得到实施。”

    据悉,巴山工务车间担负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78座桥梁、58座隧道的养护维修任务,现有35岁以下青年91人。这些年轻人中,已有30多人成为工班长,10多人成为高级工人技师。

    沙漠里有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尽管文化程度与刘玲差了一大截,但要说起工作环境的艰苦,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塔里木钻井公司70136钻井队队长王万红却丝毫没有“让贤”的意思。

    王万红所在的钻井队总共46人,平均年龄只有29岁,却是一支在关键时候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沙漠里钻井,油井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

    “现在条件好了,不用住帐篷了,有流动板房可以住。”钻井队现在驻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东南角,这口井,预计将在3个月内完成开凿。

    即使是在人烟稀少的大漠腹地,青年文明号之间竞争的态势同样振奋人心。“我们主要比速度、比质量。”每天,王万红都要登录总公司的“汇报系统”,看看同样驻扎在附近的4个同公司钻井队的成绩,与自己的进度进行对比;隔一段时间,他还要亲自跑到方圆100公里以内的其他公司的七八支钻井队里“学习”,顺便再打探一下其他人的进度。值得注意的是,塔里木附近的钻井队,大多都是青年文明号集体,“既艰苦,年轻人又多”。

    王万红告诉记者,为了加快进度,每一个钻井队都是全天24小时连续作业。钻井队的沙漠营房,距离施工现场只有六七百米远,队里一般将产生噪音较少的工作留在夜里作业。

    “虽然都是中专毕业生,但我们就跟公司的大学生一样,也有公平的晋升机制、培训制度。”王万红介绍,钻井队建立了一套青工培训机制,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赛”的“四个一”培训方式,每天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当日工况向小班提问索答,每周集中组织青工上一次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的培训课,每月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岗位操作技能竞赛。最大的激励是,考核和竞赛结果与单井效益工资兑现挂钩。在公司首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该队3名青工分获司钻、井架工、柴油机工第一名。

    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创新”

    与巴山地区、塔里木地区的年轻人以吃苦、奉献、打硬仗闻名不同,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另一批队伍以“创新”引领新时尚。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电子航道图研发运行中心承担着将长江航道数据制作成电子航道图产品的任务,制作这种长江上的GPS,我国尚处在起点上。

    走进中心办公楼,这里的姑娘们打扮时髦、小伙子精神帅气。一般人很难想象,这支时不时摆出女神、男神造型的青春之队,每天干的活儿却异常枯燥。

    “每天都对着一堆数据,把在航道中测出的一个实际位点放到一条线上。如果把长江‘切’成A、B、C三段,每一段都要单独做成线,再把三段无缝拼接起来。”中心副主任李莉本身也是一名80后,曾有一段时间,“无缝拼接”的过程令她头疼不已,“一个点一般要拼一天时间,眼酸手软的。”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开发了一套辅助制图工具,利用这套工具,“接线”的过程只需半分钟就能完成。

    在这里,每名技术员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创新”。最近一次,一名船主通过拨打“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上的24小时咨询电话提意见,“航道图界面太复杂,不好操作。”中心立马成立青年攻关小组,用了两个月时间重新设计操作界面,并推广使用。

    水上,航道GPS要实时更新、创新;陆上,高速公路的传统养护管理也被倒逼着“求创新”。

    为了把津蓟高速上的莲花岭隧道养护好,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第一路政管理大队养护科青年员工王佳杰加入到隧道管理课题研究小组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研究小组的5名成员,都和王佳杰一样,刚参加工作1年左右。

    5个年轻人为津蓟高速上的唯一一条隧道建章立制,他们先后制定了《隧道路段路政管理制度》、《隧道养护监督管理制度》、《隧道路段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等,并撰写《浅谈天津市津蓟高速隧道的科学管理》论文发表。

    对青年文明号集体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年文明号集体中的年轻人看淡物质、看淡环境,却对“苦练本领”情有独钟;他们不是只会“埋头苦干”,他们更懂得用创新的办法“巧干”、“快干”。

本报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2月18日 08 版

青年文明号:引领与众不同的新时尚
湖北工大:“三万”汇聚青春正能量
中国青年志愿者公益圆梦行动
团情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