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朋友圈好几十条评论加点赞。
不过没有芋头的。
趁着回老家过年,包菜去了趟母校。校园基本看不出十几年前的模样,校门气势恢宏,图书馆、实验楼都是新盖的。好在当年的教学楼还在,不过已经被用作堆放资料、杂物,原来的教室门楣上高三(1)班的班牌也不见了。在操场转悠半天才找到那几棵梧桐,最远端那棵,树下的那块青石板还在。当年,那是包菜和芋头的“老地方”。记不清有多少个中午,俩人在那里分享各种见闻见解、各种心事心情。
回家后,包菜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母校的一组照片,最后一张就是“老地方”。
包菜和芋头是高二分科时一起进的文科班。忘了是通过什么事儿,俩人亲密起来,尤其是到了高三,基本形影不离。离高考越来越近,课程压力越来越大,芋头却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隔壁理科实验班的学霸。看着教室里听着听着课就开始明显走神的芋头,包菜除了扔小纸条提醒她赶紧集中注意力,就是在午间拉着她到老地方苦口婆心地劝说。
没想到芋头高考考得比包菜好,进了本省排名第一的大学,包菜则去了北京的一所二类重点学校。
俩人一如既往地要好。芋头到北京实习时,每到周末,必定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跑到包菜的学校,跟她挤宿舍。包菜带着她跟自己的各路朋友混,后来忽然发现自己的男闺蜜居然跟芋头成了一对。
其实这也没能影响她俩的感情,尽管包菜知道男闺蜜跟前女友是从中学就开始好的。
那到底是为什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俩人变得疏远了呢?包菜想来想去,应该是毕业时,芋头费尽心机想留在北京的实习单位却未果,最后回了老家,而包菜一直觉得留京无望早就让家里给联系了工作,没想到阴差阳错半点工夫没花却进了家央企的北京总部。
包菜后来从别的同学那儿得知,芋头掩饰不住地气愤,明明自己的学校、实习时的表现,强过包菜不止一点,为啥分配时输了?芋头猜测,是不是包菜其实很有手腕或者有很硬的门路,但对好朋友守口如瓶?包菜听了极其愤懑,但没机会解释,因为芋头根本没到分配单位报到,独自跑去了沿海城市,她甚至是过了好多年才有了芋头的联系方式。
那么多年的感情包菜舍不得割舍,也不是没主动跟芋头联系过,可一个短信过去,过了好几天才收到回复,态度还很冷淡,包菜就有点郁闷,加之手头事儿多,就淡了那分心思。
俩人定居的城市一南一北,同学聚会不是包菜有事错过就是芋头没能参加。后来各自结婚,不怎么经常回老家。再后来芋头离婚去了澳洲,都不经常回国了。再再后来,芋头回国了,再婚了……跟老同学见面,话题总是会转到芋头身上。包菜知道芋头也一样,会跟人打听她的近况。建了班级的微信群后,每天都有人在群里问长问短的,但包菜和芋头连互相接话的时候都少。
刷新一下,朋友圈的最新消息是汤圆分享的一篇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文章,毫不例外,底下是春笋的评论,还是长评。那篇文章,其实是汤圆转发自包菜的分享。
要说汤圆可是比包菜和春笋晚一年入职,可是她特别有主见,工作积极主动,很快成了她们仨铁三角中的头儿。包菜是个乐天派,没啥上进心,但不代表她迟钝。自从汤圆升了职,包菜就发现,春笋好几次撇开她单独跟汤圆聚会,而且跟她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尤其是公司改组,好几个中层岗位拿出来竞聘的消息传出后,更是如此。汤圆劝她说,在公司也算资深了,即便不愿意挑头竞聘,最好也研究一下哪个项目组更适合自己的特长,事先做些准备,主动申请跟那个组的经理搭档。春笋看到汤圆跟包菜谈话,马上跑过来阴阳怪气地问,是不是主考官之一的汤圆在面授机宜呢。
公司的新格局没多久尘埃落定,她们仨分属了不同部门,忙碌的节奏不同,铁三角自然而然也就瓦解了。好在通过微信朋友圈,包菜总能了解到春笋在忙什么。包菜发现,只有她偶尔对春笋的消息发表评论后,春笋才会在她的消息下点赞。忽发奇想,包菜在春笋的长评下作了回复,她很好奇,晚些时候,或者明天,会不会有什么再回复呢。
关了微信,包菜打开微博。悄悄关注里的那个账号分享了蔡琴的老歌《被遗忘的时光》,配着一张母校大门的照片,以及一段怀旧的文字。这个账号,包菜的备注是,芋头。
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