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三代铁路职工谈春运60年

春运变化折射国家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白皓 实习生 王佳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20日   06 版)

    1956年开始参加铁路春运的列车员王化才,指着1985年参加春运的列车员刘德全说:“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好多咯,都没跑过那种没有车门的拉人货车。”刘德全又指指2012年开始参加春运的列车员蒋伊心说:“他们的条件才比我们好多了呢,没在那闷罐子车里体验过人贴人。”

    2月18日下午,在成都铁路局贵阳客运段的办公室里,王化才、刘德全和蒋伊心老中青三代铁路职工谈着各自经历的春运故事,回顾着60年的春运变化。

    从1954年起,铁道系统就有了春运的记录,在60年前第一次关于春运的官方通告中,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的15天,那时,全国铁路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日90万人次。

    王化才1956年第一次参加春运工作时刚刚17岁,那时,他是从济南到烟台火车上的列车员,在他记忆里,这段大约500公里的铁路里程需要行驶大约15小时。“人也多,定员108个人的车厢能挤进200多人。”

    王化才回忆说,当时列车上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广播里会播放《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广播员的播音大都是诵读《人民日报》。“乘客们坐火车时并没有什么娱乐项目,邻座的乘客有时聊聊天,连打扑克的人都没有。火车上会卖1角钱一杯的盖碗茶,实际就是一杯清茶,茶杯上带个盖子。”

    1956年春运期间,王化才记得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15元,那时坐趟火车回48公里外的老家需要5角钱。乘客在火车站售票窗口买票,不会排很长的队,如果火车站聚集的乘客多了,就会立即调来一列货运车。“也不管那么多,货车装上人就走。”

    而在刘德全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春运关键词就是“挤”。

    “一节定员118人的车厢要最多时要挤下400多人。”刘德全说,最挤的时候硬座车厢的座位底下、行李架上、洗漱间和厕所里都站满了人,“厕所里都要站6个人。”

    列车员的车厢服务往往要等到火车进站后进行。每每到站,无法走到车厢尽头的列车员就从窗户翻出车外,打开车门,再提着热水壶沿着站台走,乘客们传递着把水杯、装着方便面的饭盒伸出窗外,等列车员加满水后再传回。

    “有时候关上车门直到下一站,列车员都是被挤得贴在车门上的。”刘德全笑着说,改革开放初期,出门到沿海地区寻找机会的人激增,运力远远满足不了一下子增加的客流,有的人会为了等一张火车票卷着铺盖在火车站睡上两三天。

    但刘德全能明显感受到改革开放带动人的活力大大提升,刘德全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列车上人们谈论的大都是怎么好挣钱,而直到90年代中期这些声音中才渐渐多了贵州口音,他觉得这是贵州现在落后的一个原因。

    记载中,从1983年起,春运变为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分工协作,铁路还是大家外出实现淘金梦的首选。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蒋伊心正好和刘德全的女儿、王化才的孙子同龄。

    她没法设身处地感受前辈们当列车员时的辛苦,在几代铁路职工“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的奢望中,这个济南姑娘见到的是时速超过300公里/每小时的动车,冬天车厢里只用穿一件单外套,夏天空调温度低了还要披件衣服。“以前首长的专列里也没有空调。”王化才笑笑。

    今年春运,国家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58亿人次,单日平均客流645万,超过60年前那第一场春运最高峰日的7倍。

    蒋伊心发现,现在的乘客和前辈观察到的有了很大不同,“车上吃方便面的少了,两三个小时的路程也买张卧铺票躺躺。”在她看来,这是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乘客带着拖鞋、睡衣和全套洗漱用品上车已经非常普遍,旅途已经不再是单单灰头土脸的赶路。

    从去年12月28日起,蒋伊心工作的K508次贵阳到北京的火车硬座车厢减少到3节,卧铺车增加到14节,软卧和餐车里还配有液晶电视。

    “以前都听说单位有3年计划、5年计划,现在是上半年一个变化下半年一个变化。”蒋伊心说。王化才连连回应到:“变化大了,变化快了。”刘德全拍了拍老爷子的胳膊,“是国家发展快了啊,真快!。” 

    本报贵阳2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白皓 实习生 王佳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2月20日 06 版

春运变化折射国家发展历程
候车室里有位“李妈妈”
安徽:委托第三方监测学生课业负担
企业信任度创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
单独两孩政策陆续“呱呱坠地”
出川列车上发布招聘信息
大同铁路公安多举措保春运安全
福州:5万志愿者参与“清剿火患”
盐城:星级饭店消防管理规范出台
重庆綦江:专项整治消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