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听说胡辣汤,是一次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的足球赛后,有个河南球迷对北京队的胜利表示不屑,调侃地说了一句“等他们到河南来,喷他们一脸胡辣汤!”我当时正饥肠辘辘,猛地听到胡辣汤三个字,立刻有了兴致:胡辣汤是什么?是不是类似我们常喝的酸辣汤,放了点胡椒?越想越兴奋,凭着想象,竟然嘴里有了胡辣汤的味道,真如喝了一般,头上冒了微汗。也不知为什么,打心底开始向往这刚刚听说的美食。于是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喝胡辣汤。
只可惜,查遍了北京的吃货论坛,得出一个不幸的结论,北京是喝不到胡辣汤的。过去还曾有那么一两家,如今是踪影难寻。要喝胡辣汤的唯一办法是:去河南。
一晃三年过去,期间去过两次河南,却都与胡辣汤擦肩而过。因为我总是在晚上出门觅食,找遍大街小巷,就是难见一家开着的胡辣汤店。我不禁大为疑惑,按理说胡辣汤是河南名小吃,应该和庆丰包子一样遍布街巷才是,为何这么难寻?直到问了一个河南朋友才知道,胡辣汤是早餐,要夜里开始熬,出炉的汤最多到中午也就丧失味道了,极少有能坚持到晚上的。长知识了。更让我茅塞顿开的是,朋友告知,喝最正宗的胡辣汤,要去洛阳。
去年10月,因为出差,我坐上了去洛阳的火车。去之前,我老早就在网上查到了离住处最近的一家胡辣汤店——逍遥镇胡辣汤。到了洛阳后的第二天清早,天还没亮,我就迫不及待地整理好着装,带着参加仪式一般心情,出门喝汤!
这家店门脸很小,约有十平方米左右的店面,七八张桌子。我进去时已经基本客满。一进门正对面便是熬胡辣汤的大锅,热气腾腾。锅里的胡辣汤呈红褐色,看着比酸辣汤要粘稠,比北京的炒肝要稀。一个大叔正用一柄长勺不停地在汤锅里搅拌,随着汤的搅动,辛辣的香气不断飘进我的鼻孔。我学着其他顾客,点了一碗汤和二两油饼,找了个位置坐下,迫不及待地张开嘴,用汤勺捞起一块牛肉和面筋放进嘴里。
这就是我盼了许多年的味道!虽然有辣味,但并不冲鼻;主味道是咸,但也不过分,也许是放了些许糖的缘故,里面的牛肉如刚从牛身上取下一样,鲜味十足。我数了数,汤里面的成分包括粉条、牛肉、花生、面筋等。当然,或许还有别的配料隐藏在夺人心魂的汤汁中,无法分辨出来。尤其是配上混合有葱末的葱香油饼,这碗胡辣汤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想一直吃下去、永不停息的热烈期盼。
从那以后,在洛阳的每天早上,我都要来这家店,叫上一碗胡辣汤,二两油饼。有时候一碗还不够,再叫一碗。汤汁粘稠的感觉非常合适,能完美地把汤料包裹起来,又不至于太粘稠而导致难以分辨。我把这份欣喜告诉朋友们。有个洛阳朋友问我,这家店叫什么?我说:逍遥镇胡辣汤。他说:“我问的是店名。”我说是呀,店名就叫逍遥镇胡辣汤。手机里传来他的大笑。我很迷惑,出门又看,才发现这家店的全名叫白记逍遥镇胡辣汤。这才知道,逍遥镇是一种胡辣汤的流派,胡辣汤江湖里的第一门派!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道士那里搞到一份号称能益寿延年的药剂,用热汤烧开。皇上喝了之后非常高兴,赐名“御汤”。明朝灭亡之后,御厨赵纪将“御汤”的秘方从宫中携带出京,逃到了今天河南西华县逍遥镇,将其传授给了逍遥镇的胡氏。胡氏将“御汤”推广发扬,因为其姓胡,又因汤味鲜辣,故名“逍遥镇胡辣汤”。
但是,逍遥镇一派并非胡辣汤唯一派别,与之齐名的是舞阳县的北舞渡胡辣汤。这两个门派虽说均不是源自洛阳,却都在洛阳发扬光大。相较而言,逍遥镇的汤味道偏柔和,咸味和辣味都不太重;而北舞渡的汤则口味更重一些,辣味也更浓。两派各有千秋,也各有拥戴者。根据个人喜好不同,总有一派胡辣汤符合你的口味。
逍遥镇,北舞渡,这两个颇有武侠遗风的名号,犹如北乔峰、南慕容一样,在胡辣汤的江湖中并誉多年。当行走于中原大地,怀旧于十三朝古都,胡辣汤犹如洛阳人的性格一样,既有冲天的豪情,又有实实在在的忠厚。胡辣汤之于洛阳,就像豆汁儿之于北京,麻花之于天津,火锅之于重庆一样,既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城市的灵魂。
攻略:
洛阳胡辣汤多为早点,个别午餐也提供,主要集中在西工区和老城区。价格多在2元-5元不等,配油饼或鸡蛋煎饼,味道更佳。
燕海鸣文 龚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