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2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别让presentation流于形式

实习生 谢婷婷 本报记者 陈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28日   03 版)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做presentation(课堂报告)的经历:由学生代替老师走上讲台,运用PPT等方式陈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再与其他学生讨论。

    这种教学法源于西方,由于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近年来在我国大学中也大为流行,并逐渐从外语和师范类专业扩展到其他专业。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课堂报告的初衷虽然是改变“一言堂”模式,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或教师引导不够,却使得其在很多高校课堂上流于形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兴趣,还拉低了课堂效率。

    报告任务太多,只能临时抱佛脚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2级学生孙琳黎这两天正在重温美剧《纸牌屋》和《绯闻女孩》,为下周的“美剧文化”课堂报告做准备。刚一开学,英语老师就布置了课堂作业:每个同学准备15分钟左右的全英文主题演讲。虽然她已经开始准备,但是由于时间太紧,她对作业的质量并不太有信心。

    和孙琳黎一样,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泰语专业的马肖潇(化名)也已经“做presentation做到吐”,基本上平均每两周就要做一次。“碰到大家喜欢的课题会认真准备,但是由于任务量太大,所以我们也会觉得很烦躁。”

    在厦门大学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刘明(化名)看来,“老师给出的deadline(期限)实际上是告诉学生有多长时间可以拖延,而非多少时间可以准备。”由于报告效果与测评分数挂钩,已经渐渐演变为一种考核方式,同学们也因此大多如面对考试一般,临时抱佛脚准备。广州大学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的阮潘燕就是如此,虽然一般老师都会给出一个星期左右的准备时间,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前一天晚上才开始赶任务,同学里像她一样的也大有人在。 

    报告照本宣科,反而拉低课堂效率

    在武汉大学201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范郭一看来,正因为很多人都把做报告当成一项任务,讲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准备不足,下面听的学生也兴趣不高,反而大家都没有太多收获,使课堂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是有兴趣的主题,大家才会稍微听一点,如果是作业性质的报告,讲者无意,听者更是无心。”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英语专业的郑燕秋说,同学在报告内容中加上播放视频、广告等好玩的内容时,大家就会喜欢;而如果是专业性很强的课本知识展示,听的同学基本上不感兴趣。

    在上海理工大学2011级英语专业的张琳(化名)看来,做课堂报告的认真程度是因课而异的,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课,她通常会为图个省事,直接借一份外校同专业同学的PPT来展示,最典型的便是翻译课,老师经常让他们展示自己翻译的文章,可他们展示的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范文。“只有在口译课上,由于被逼着上台说,还能锻炼一下口语能力。”

    课堂报告只是辅助,不应代替老师讲课

    在武汉一所高校文学院就读的张露(化名)说,学院有一名老师,每节课都让学生上台作报告,结果一学期下来,老师自己讲课的次数屈指可数,所有教学内容都是由学生完成的。

    “无聊的课堂,我们就盼着老师要求做报告,这样上课时间就可以过得快一点了,也好过纯粹不听老师讲课。”刘明说,“如果老师讲课很精彩,又要求学生上台做报告,同学们就不乐意,但也只能服从。”

    对此,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学讲师周敏觉得,“如果让学生做展示,一定要具备新颖的主题和较强的现实性。出现学生不爱听的情况,不能怪他们不爱学习,肯定是他们不感兴趣,或是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她认为,“照本宣科、走过场的课堂报告不值得提倡,但充分准备、深入思考的报告还是会让大家有所收获。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能用学生的展示来代替讲课,课堂报告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孙琳黎观察到,在分主题展示的课堂上,“重己轻他”的现象很普遍:同学通常只关注和准备自己的主题,而忽视其他同学讲的内容,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最好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主题设置,加强互动。”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级的阮蓉蓉也表示,“在我们学校,如果用‘整形’等一些热门话题来做展示,就会一下子抓住所有学生的兴趣。”

实习生 谢婷婷 本报记者 陈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2月28日 03 版

英国人到上海学习“怎么教数学”
教育无热点是好事吗?
别让presentation流于形式
中国科大实现互不信任终端间的安全比特承诺
北京十二中学生追星女航天员
北京中学开设“体育超市”
“陪读”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