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全国两会历来是中国政治的风向标,它所传递的各种信号,预示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今年的两会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是改革的顶层设计确定后的一次重要“落实会”。
今年两会最大的时代背景,无疑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如果说中国社会此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改革要不要推进,在哪些领域里推进的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明确了改革目标和方向。60条300多项改革任务如何逐步落实,如何通过广泛的沟通讨论,将执政党的治国纲要,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变成切实可行决策方案,今年的两会将给出阶段性答案。
将改革理念变为实际操作,意味着各种利益的博弈和调整。普惠式的改革几无可能,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每个阶层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都可能是改革者,也可能是被改革者。计划经济的残留对市场化改革会有阻击,各利益集团之间“蛋糕”分配会有分歧,阻击和分歧都会带来交锋。深层次改革就是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硬骨头,涉险滩,其矛盾冲突、复杂性、敏感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
有人说,现阶段深化改革不可能形成共识,甚至认为形成改革共识是个伪命题。完全的意见一致也许是没有的,但任何时候都存在最大公约数。我们改革必须合乎这样的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四个“有利于”就是各方达成共识的思想基础,它在当下中国社会还是有着非常广泛认同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思想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我们相信,只要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充分讨论协商,社会各方完全可以形成共识。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代表委员们将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审议讨论一府两院报告,切磋审核财政预算,为各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出谋划策。此时,应是思想观念的交流,批评建议的交汇,社会隔阂的消解,改革共识的搭建。
历史证明,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之时,没有广泛的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基于此,本次参会的代表委员们责任重大。
来自各个地区和行业的代表委员,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自己的代表人“鼓与呼”,是其履职本分。这些年,我们看到,两会上的思想交锋越来越激烈,这一切都很正常。只有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才可能于妥协中找到平衡点,进而实现公平正义。但是,在深刻的利益调整中,代表委员们更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惟有跳出狭窄的个人利益、固化的集团利益、自私的阶层利益,全面理性地看待改革,才能使改革行进在正确而快捷的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代表委员们能成为全社会构建共识的样本,担当责任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机遇千万不能丧失。李克强总理也说过,“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深化改革七年之约,开局之年至关重要。在民众的期待和舆论的关注之中,肩负厚望与重托的代表委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