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曹林说会

患者缺席,医卫代表请克制“为医生说话”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08日   T03 版)

    扫一扫,看视频

    两会议题也追时效,很容易受到其间热点事件的影响,两会前发生了一系列暴力伤医事件,南京护士遭毒打、潮州医生被押游街等恶性案件,使“保护医生权益”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从医40余年的郭淑芹代表在小组会议上哽咽地说:看病人砍了治病人,拿菜刀的砍了拿手术刀的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几个医生,而是全国860万医务工作者的心。医生也是人,也有尊严,谁来维护我们的人权?全国政协医卫界别89位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紧急提案”,呼吁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

    医生是精英群体,他们在人大和政协中拥有不少的席位,于是两会成为医疗卫生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一次申诉、抱怨和批评的机会,医生代表委员们群情激愤地声讨伤医暴行和争取医生权益。能理解这些医生“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的愤慨,也认同他们的观点,但觉得他们“为医生说话”的冲动过于强烈,表达过于激愤,站队过于明显。两会上一边倒的声音,很容易与网上声音形成对抗。

    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虽然有职业身份,但在两会上参政议政时应该克制“医生”的职业身份,而站在一个公共立场去建言献策。诸位的身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不是“医生代表”和“医生委员”。如果医生代表医生发言,那是不是要设立一个患者代表才能形成声音的平衡?

    医患冲突严重,但在两会这个舆论场上,患者其实是缺席的。虽然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成为患者,但这个身份又很隐秘和消极,也许真正走进医院与医生打交道、处在患者位置的时候,才能体味患者的焦虑并“为患者说话”。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代表委员大都是健康人,是各界精英,缺乏就医的语境,很少有人会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说几句,而会形成沉默的螺旋。这个舆论场的声音就会失衡,患者缺席,两会从议题到观点都会被来自医疗卫生界的人所主导,讨论的都是医生被伤害的案件,批评的都是极端患者的极端行为,提起的都是受害的情绪,必然会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医疗卫生界代表委员千万不要享受这种“同仇敌忾”的共鸣感,要警惕这种集体表达刺激起的情绪对抗,进一步撕裂医患的情感伤痕。

    医患冲突所以愈演愈烈到今天这种可怕的地步,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沟通的平台,双方都在各自的平台上指责对方,而很少尝试沟通。两个舆论场的对立在医患冲突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像两会这样的舆论场属于医生这样的精英群体,医疗卫生界的代表占了不小的比例,他们会站在本群体立场上“为医生说话”。在这个舆论场中,患者是缺席的,不会形成坦诚的对话。而在另一个舆论场上——网络上,又是“患者”的“地盘”,患者或者有过患者体验的人,会选择这个草根的平台抱怨就医中受到的种种不公,批评各种丑陋的医疗现象。这个草根舆论场中,医生声音又是缺席的,少数医生的声音也很容易被巨大的仇医情绪所淹没。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医疗卫生界代表委员们在两会这个精英舆论场中“为医生说话”,另一方面是“有着患者身份的大多数”在网络这个草根舆论场中“为患者说话”。医生们在“两会”义愤填膺集体共鸣,在网络上却输得一塌糊涂;患者们在网络上慷慨激昂,却无法与两会上的代表委员进行辩论。双方在各自的“地盘”上越是激昂,医患的伤痕越是被撕大。

    互相伤害、误解很深的医患需要一次坦诚的对话,不可能在两会上形成医患对话的场景,只能期待医疗卫生界代表委员多点儿客观和中立,克制身上急于“为医生说话”的冲动,不要用一种愤怒对抗另一种愤怒。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曹林说会第五期:和总理一起向雾霾宣战

患者缺席,医卫代表请克制“为医生说话”
医改比经改更难 仅次于政改
号脉:无处讲理 沟通太少
处方:建立机构 出台法律
89名委员签字支持“紧急提案”
公立医院:来吧一起改制
民营资本:想去入股不易
医改枪一响 撒丫子乱跑
追星星一样追陈国鹰
你登场来我废话
刘永好:身体好才是真的好
为上市“被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