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半年后,他们的议案建议进入国务院“大气十条”

三位“驱霾”代表的奋战之路

本报记者 王梦婕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11日   T01 版)

    “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去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直言不讳地发问。

    “我当了7年人大代表,这是我最满意的一次(回答)。”一年后,钟南山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的心路“拐点”在2013年9月10日。那天,钟南山和宋心仿、戴雅萍三位代表一道,接到一份特殊的答卷:“答题人”是国务院,“答案”分十条35项,用精确到年的时间表,和细致到“若监测造假,监察机关将追责”等具体措施,向灰霾现象正式“宣战”。

    答卷的名字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很多人称它为“大气十条”。

    “我没想到那么快。”钟南山院士这样解释他“点赞”的原因。

    这部国务院层面“第一次出台”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要下降25%。为此,中央安排了50亿专项资金。

    其实,答卷的加速诞生,包括答卷中的很多提法,与这三位代表的“撬动”直接相关。

    去年,这三位代表向灰霾天气“开炮”:

    “灰霾比非典更可怕”,“它更多的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去年3月,钟南山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代表广东团起草了议案、建议,呼吁国家立即全面监测PM2.5。

    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认识“霾”这个字都要查字典,但他通过观察“比人对环境更敏感”的蜜蜂,得出结论“灰霾问题,不抓不行!而且必须是国家行动。”他一口气提交了好几份建议。

    同样是3月,戴雅萍代表江苏团起草议案,力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PM2.5要被纳入‘约束’,还要大幅提升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以前议案、建议在“脱手”后,多半是“被动等待”和“自娱自乐”。而这一次,他们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据悉,他们的议案、建议在进入全国人大后,先后经历了“入选重点建议——环资委督办——环保部拿方案——国务院出台计划”四步。

    “半年来,几乎每一步,我都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告知。”宋心仿说,“代表得喊,人大得推,部门要应,这是合力。”

    代表们“撬动”的原点,是议案、建议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在401件议案、7569件建议中“脱颖而出”,秘诀就是“调研实,接地气”。办理的过程,也让三位代表体会到了“某些不同”。

    据介绍,这个建议是全国人大环资委重点督办的,“环资委专门开座谈会,下去进行调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问题。”

    “有些问题,部门不是没有解决方案,但缺乏拿出来的动力,这就得不断地‘促’——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马千里主任说。

    为此,环保部成立了办理工作小组,对涉及的15个部门工作进行分工。

    宋心仿的参与方式是“你不联系我,我就联系你”。一旦他想到驱霾的“好点子”,或者建议暂时“没了动静”,他就给全国人大和环保部负责办理的同志打电话,“有时候1个月打几次”。他的目的就一个——“别让我们代表的呼吁,成了‘断线的风筝’。”

    与他们的担忧相反,“大气十条”不仅顺利出台,而且出台速度和对代表意见的吸纳程度,前所未有。

    宋心仿记得,环保部曾致电问他:“对目前的办理结果,不知您满不满意?”宋心仿回答:“快,动真格,我打90分。”

    戴雅萍的回答是:“一直以为要等一两年,看来这一届政府眼里,民生问题无小事。”

    钟南山也难得地给出“好评”。

    这几天,宋心仿还在“打磨”一份建议,他说,自己不会“收到答复”就止步。

    “‘大气十条’能不能落地?要靠实践证明。如果没效果,我一定会接着提。”宋心仿说,他会一直提到自己卸任人大代表。

公民走出国门 国家应是坚强后盾
825:一个本该为零的数字
三位“驱霾”代表的奋战之路
高官退休才敢言晚不晚?
政府不能乱花钱 国家不能乱印钞
院长惜院长
中青在线两会全媒体专题要目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