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吴卉:寻找人们心目中的“社区英雄”

本报记者 骆沙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16日   03 版)

    人物档案

    吴卉,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特别节目《社区英雄》总导演、制片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

    对话背景

    日前,《社区英雄》第二季启动。这档节目是国内第一档以志愿互助为主题的大型社区公益节目,目的是支持全国各地为社区服务的公益项目,项目的发起人作为“社区英雄”接受挑战。节目每期选择两位“社区英雄”,由他们讲述故事,表达愿望,进行比拼。获胜项目将赢得公益基金支持,用于社区公益项目的实施。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吴卉进行了专访。

    中国青年报:《社区英雄》这档节目希望向社会呈现什么?

    吴卉:《社区英雄》的参与者都将经历两层挑战。在社区层面,参与者要通过个人力量动员1000人参与到千人舞蹈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公益项目本身,都要呈现在公众视线中,并接受评判。在演播室录制环节,他们将面对资深公益人和公益基金出资方代表的提问和点评,还有200位青年志愿者的现场投票评判,获胜方能获得25万元英雄奖励金的支持,未获胜的一方也能获得5万元公益金继续完善他们的公益项目。这档节目试图向更多人呈现基层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并通过公益奖励金的发放,对公益项目实现直接帮助。

    第二季节目在“社区英雄”人物选择上奉行“小切口、小人物、好故事、真感动”的原则,参加节目录制的项目发起人有青年、有老人、有学生、有老师,还有国际友人,这些人物都是有个性、有阅历、有波澜的社会各阶层人物,他们是在一线扎扎实实做公益的人,有经历,有故事,他们面对的是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需求,还有小型公益项目起步时的种种机会和难处。

    中国青年报:如何评判一个项目是否优秀?

    吴卉:首先是看这个公益项目在当地是否急需,是否能代表当地人最实际、迫切的需求。其次,这个项目放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求。最后,还要看项目能否对公众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们也会适当考虑节目的呈现效果。

    中国青年报:在与公益人的接触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个人或事例?

    吴卉:《社区英雄》选择的公益项目有几类。

    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公益项目。比如,第一季有一位社区英雄叫梁太武,他服务于乡村小学已经有35年,现担任内蒙古通辽地区二道洼学前教育点的校长兼老师。为使留守村里的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他带领学校两名教师一边自力更生改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一边积极寻求各界资助。他做公益是希望能让当地孩子在冬天喝上热水,为他们添置些电脑、摄像头,让他们能和远方的父母说上话。还有像昆明蒙多贝自闭症康复中心、南宁安琪之家、免费午餐、爱心衣橱等这些传统公益项目,都能让受助人得到直接的帮助。

    还有一类是志愿服务项目,比如第一季中来自广州番禺的“稻草人”项目,来自武汉的“洋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广东佛山的邓赞朋和他的公益项目也让我印象深刻,“中途之家,重启梦想”,是他及其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即致力于帮扶失足青少年。他带领“缓刑犯”和一些失足青少年,进入社区感知社区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受残疾人等自立自强的精神,总结出一套“志愿服务行为治疗法”的帮教模式。不少青少年因为他们的帮助找到了固定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第三类是能影响未来生活的创新项目,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中国坚持做了10年公益的德国人迈克尔。迈克尔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偏远地区开设幼儿学前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儿童早期智力进行开发。还有广州的“社区英雄”杨静山所做的垃圾分类项目、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志愿者杨彦萍的“法律援助1+1”项目等,都是着眼于未来生活,抓住当下需求而去积极推动。

    中国青年报:目前,公益人士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吴卉:因为地域、经济条件的不同,参赛者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从生存环境来讲,深圳、广东、上海等地,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公益事业起步较早,当地项目往往比较成熟,也更具创新性,与生活的贴合度更高。但在较为贫困地区,除了资金短缺,当地人对公益的了解程度也较低,有的地方甚至还没出现公益的萌芽。

    比如今年的一期节目录制地位于新疆的阿合奇县。当地人对公益事业非常陌生,甚至连公益注册的机构都很难找到。参与节目的是一名叫海丽曼的扶贫干部。她发现当地旱季储水困难,因此希望多建一些水窖,解决当地人的用水难。问题很快出现了:要推进公益项目,首先要注册。但在当地,去哪注册就是个大难题。后来节目组讨论了多次,认为应该帮助推动这个项目,借此契机在当地种下公益的种子。

    基层公益面临的困难还包括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可以及如何推广。我们还感受到,基层公益工作很需要专业指导,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方向。另外,资金紧缺是大多数公益项目都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成为基层公益项目的推动者,让各方资源实现交流,共同促进公益项目发展。

    中国青年报:在节目现场,曾有位参与者表示:“公益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不能让志愿者一直在撒钱,最后志愿者成了弱势群体。”对此你怎么看?

    吴卉:这是四川雅安的“社区英雄”刘宝宗在录制现场阐述的观点。我理解他是想表达:公益活动应该全民参与,不能仅仅依靠几位社区英雄或是发起人。如果公益人士拿出所有钱财,最后自己还得靠人施舍,这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也违背了公益的初衷。公益事业要延续下去,必须实现良性循环。另一位“社区英雄”和西梅提出,希望自己的团队更有力量,不仅能够真正消化他人提供的基金,还能很好地实现再生功能,让公益事业长期发展。

    中国青年报:节目现场会对获胜者发放一笔公益金。如何实现对这笔资金的监管?

    吴卉:当社会资金流向公益项目后,必然需要相应的监管机制跟进。比如事前我们会协调“社区英雄”与公益金出资方双方签订资助协议,公益金出资方会严格考核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规范性。双方还会约定后续公益金使用的披露形式。出资方也会委托权威的监管方实现监管。总之,公益资金使用是很严肃的事情,必须实现严格监管。

    中国青年报:你认为公益人士和好心人区别在哪里?

    吴卉:在节目制作中,我们这样来判断:好心人的特质是乐于助人,而我们选择的公益人士则是在“好心人”的基础上致力于某个项目的运营,并以此让更多人加入其中,让公益事业有所发展,影响公众生活。专业的公益人士会更强调参与社会建设,即在做“好事”的同时,改变他人命运、精神面貌、生活习惯,让社会氛围逐步向好。

    中国青年报:据你了解,目前基层公益事业是否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

    吴卉:在记录公益事业近几年的变化中,确实不断听说基层公益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紧缺的情况。很多资深公益人士也告诉我们,吸引人才首先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环境。当切身利益有了保证,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发展,更多人自然会留守在这个领域。

基层公务员抱怨收入低,全是“面子惹的祸”?
吴卉:寻找人们心目中的“社区英雄”
王名:制定面向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
安徽大学生村官创业不走寻常路
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