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魏董华)“修按摩椅2小时、修电饭煲+陪聊天2小时、下棋+陪看电视4小时……”66岁的童景福有一本“时间银行账户”,“帮助照料75岁的诸葛智辰,我已‘存’了20多个小时的服务时间,等将来有困难,只需向社区工作服务中心预约便能‘支取’,社区会安排志愿者提供服务。”
“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有不少像童景福和诸葛智辰这样因‘时间银行’而结帮互助的老人。”社区党委书记陈建新说,从去年11月推出以来,已有50多位老人开设“个人账户”,随着项目推进和扩展,会有更多老人从中受益。
“借用银行的运营模式,用‘存储服务时间’和‘支取服务时间’的方式鼓励老年人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实现互助。”浙江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棉管说,“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模式,每为别人服务一定时间,社区就会根据服务内容折算成一定的单位时间“存储”下来,当他需要服务时,社区工作站就会协调相应的老人或者专业社工为其提供服务,相当于“支取”所存储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八咏楼社区是当地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目前共有老年人1300多人,其中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300余人。“‘时间银行’激励了老人之间互助。”李棉管认为,把老年人视为资源而不是负担,就能动员一些力所能及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互助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养老模式。
“很温暖,像亲兄弟一样。”诸葛智辰老人评价“老人互助”的感受时说。一些受访老人也表示,老人之间更了解彼此需求,相互易理解,更容易获得普通志愿者服务中最难获取的精神需求。
据了解,社区工作站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还会采取周访和月访形式回访“时间银行”的所有老人,核实“存储”和“支取”具体情况,同时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需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还为每一个参加项目的老人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此规避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伤害。”陈建新说。
李棉管认为,“时间银行”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社会功能良性循环。但也有老人对其兑现功能表示担心,从提供服务到兑换服务,时间跨度往往需要十多年,不确定因素增多,支取风险增大。
一些专家指出,“时间银行”要推广还需完善其激励机制,用更直接、更及时的兑换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同时政府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